背弹偷掩,看涔涔双睫。
雨后颦山妙真绝。
爱痕留粉颊,湿界香腮,娇模样、应化海棠秋色。
阑干相对话,洒向临歧,盈掬珍珠赠将别。
河满一声声,万点千行,流不断情澜回折。
岂独染、湘妃竹成斑,更似蜡煎心,共鹃啼血。

诗句释义

  • 「泪」:这里指的是眼泪。
  • 「乙卯至丙辰」:指诗词创作的时间,乙卯和丙辰是天干地支中的年份,此处用作诗的序号。
  • 「背弹偷掩」:形容偷偷地弹奏琵琶,不让其他人听到。
  • 「看涔涔双睫」:形容女子哭泣时,两眼泪珠不断流淌的样子。
  • 「雨后颦山妙真绝」:形容女子在下雨后的表情变化,宛如妙龄少女。
  • 「粉颊」:脸颊泛红。
  • 「湿界香腮」:形容泪水沾湿了脸颊,散发出阵阵芬芳。
  • 「临歧」:即将离开或分离。
  • 「洒向临歧」:将泪水洒向将要离去的地方。
  • 「河满一声声」:形容河水流淌的声音,仿佛是无数珍珠落下。
  • 「湘妃竹」:一种竹子,因传说中湘妃哭泣而流泪而得名。
  • 「蜡煎心」:蜡烛融化的心,比喻内心的痛苦。
  • 「共鹃啼血」:形容杜鹃鸟的叫声,如同人在哭泣。

译文
背对琵琶偷偷弹奏,看见她的泪水涟漪荡漾。
雨水之后她蹙起眉头,像妙龄少女一样美丽绝伦。
她的脸颊染上泪痕,湿润的香气扑面而来,娇美的模样应是秋天海棠的颜色。
我们相对栏杆轻声细语,泪水洒落在即将离别的地方,就像珍珠一样珍贵。
河水涨满了声音,无数珍珠落入水中,流淌不息,如同情感的波澜。
不仅仅是湘妃竹被泪水染红,更像是蜡烛融化了内心,与杜鹃的悲鸣共同诉说着悲伤。

赏析
这首《洞仙歌·其一》是一首描写深情离别的词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因为别离而流泪的情景,通过泪水的象征意义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全词以“泪”作为线索,串联起整个故事情节,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情感画面。

诗中的“泪”既是自然现象,也是情感的载体。通过“背弹偷掩”、“看涔涔双睫”、“临歧”等词汇,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女子在别离时刻的内心活动和外在表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悲伤和不舍。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也富有象征意味。如“湘妃竹”不仅指代了一种植物,更象征着无尽的哀愁和相思之情;而“蜡煎心”则暗喻内心的煎熬和痛苦。这些象征元素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