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芙蓉几番春色,余生差幸无恙。
护篱阴借邻家竹,新笋薛滕争长。
潮暗涨。
怎梅雨过时,红沸桃花浪。
江楼远望。
只绿黯平芜,白迷飞絮,双眼乱云障。
庚申事,六十年前相仿。
债台今更催上。
破蕉层剥秋心瘦,还警打窗声响。
谁共谅。
怕着手调羹,依旧葫芦样。
太平梦想。
正别赋无家,蜀弦凄咽,滇海又听唱。
【注释】:
- “换芙蓉”四句:写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的时序变化。芙蓉即荷花。差(chà)幸无恙,侥幸地没有遭受不幸。
- “护篱阴”三句:说邻家的竹笋和薛滕(一种草)都长得很快,争夺着阳光和土地,暗寓了作者对新贵势力的不满。
- “潮暗涨”三句:说梅雨过后,江水上涨,桃花浪翻滚。
- “江楼”二句:说江边的楼阁在暮色中显得黯淡,白茫茫的云遮蔽视线。
- 庚申事:指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南宋灭亡。六十年前相仿:指辛亥年,即1901年,也是南宋灭亡的年份。
- 债台:比喻债务。更催上:催促得更加紧迫。
- 破蕉:蕉叶被风吹破。层剥:层层剥落。秋心瘦:比喻心境凄凉、憔悴。
- 还警打窗声响:比喻秋风扫落叶的声音,也形容秋声凄清。
- 谁共谅:指谁来理解自己的心情?
- 葫芦样:比喻葫芦的形状或葫芦瓢,喻指自己的心境。
- 太平梦想:指太平盛世的梦想。
- 蜀弦凄咽:用蜀地的丝弦乐器演奏的曲调悲伤哀怨。滇海,云南的海,这里泛指云南地区。又听唱:听到有人在唱歌。
【赏析】:
这是一首感时伤世之作,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和悲叹。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状况和个人的无奈心情。
“买陂塘”起笔点出主题,表明诗人是在购买一个池塘,并以此为题作诗,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担忧与感慨。
诗人通过对春去秋来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暗示了国家的衰败和社会的动荡不安。
“护篱阴借邻家竹,新笋薛滕争长。”诗人用邻家竹笋和薛滕的生长来象征新贵势力的崛起和对旧势力的挑战。这一比喻既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忧虑,同时也暗示了对个人境遇的担忧。
“潮暗涨。怎梅雨过时,红沸桃花浪。”诗人以梅雨过后桃花翻滚的景象来比喻国家政治的混乱和社会动乱的局面。这种景象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状态,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江楼远望。只绿黯平芜,白迷飞絮,双眼乱云障。”诗人站在江楼遥望远方,只见绿色已经变得暗淡,平野上飘荡着白色的柳絮,眼中一片模糊,如同被乱云所遮挡一般。这种景象既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助。
“庚申事,六十年前相仿。”诗人回顾了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即庚申年,也就是1901年,这个历史事件的发生与本诗的写作时间相仿。这一历史事件的回顾不仅为诗歌增添了时代背景,也为诗人的情感提供了共鸣。
“债台今更催上。”诗人用“债台”来比喻国家的债务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尽快解决。这种比喻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破蕉层剥秋心瘦,还警打窗声响。”诗人以破蕉层剥来形容自己的心境,同时也暗示了秋风的萧瑟和秋天的凄凉。这种描写既渲染了诗的气氛,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谁共谅。怕着手调羹,依旧葫芦样。”诗人用“葫芦样”来比喻自己的心境和人生态度,表示自己虽然经历了世事变迁,但依然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这种表述既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也为诗歌增添了哲理性的色彩。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情感和忧国忧民情怀的作品。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和对社会现实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和悲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状况和个人的无奈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