柁楼背倚山前溪,篷窗每启怜溪西。
老屋三间破如此,村农久恋成幽栖。
儿啼妇语当其下,败瓦残椽莽相亚。
炊烟涌出云无心,天影常悬城不夜。
频看锄笠出复归,宁识全家在翠微。
眼中篱障撤都尽,多事黄昏仍掩扉。
昨宵惊龙起行雨,驭电排风吼雷鼓。
断岸粗能撑拄牢,坏墙犹得存留古。
敢将结构斗鲜新,风月玲珑合与邻。
但惜中非玉川子,茶铛腾沸隔波闻。

翻译:

舵楼背倚山前溪,篷窗每启怜溪西。

老屋三间破如此,村农久恋成幽栖。

儿啼妇语当其下,败瓦残椽莽相亚。

炊烟涌出云无心,天影常悬城不夜。

频看锄笠出复归,宁识全家在翠微。

眼中篱障撤都尽,多事黄昏仍掩扉。

昨宵惊龙起行雨,驭电排风吼雷鼓。

断岸粗能撑拄牢,坏墙犹得存留古。

敢将结构斗鲜新,风月玲珑合与邻。

但惜中非玉川子,茶铛腾沸隔波闻。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 舵楼背倚山前溪:舵楼背靠着山前的溪流。
  • 篷窗每启怜溪西:篷窗经常敞开,看着溪的西边。
  • 老屋三间破如此:这栋老旧的房子已经破败到这种程度。
  • 儿啼妇语当其下:孩子们和妻子的哭声在他们下面。
  • 败瓦残椽莽相亚:破旧的屋顶和残破的墙壁交错在一起。
  • 炊烟涌出云无心:炊烟袅袅升起,好像云彩也无心停留。
  • 天影常悬城不夜:天空的影子经常悬挂在城市上空,使得夜晚依然明亮。
  • 频看锄笠出复归:频繁地看到农人拿着锄头和斗笠出来又回去。
  • 宁识全家在翠微:他们怎么可能意识到家里的人正在翠绿的山峦之下呢?
  • 眼中篱障撤都尽:眼前所有的篱笆都被拆除了。
  • 多事黄昏仍掩扉:许多事情到了黄昏时分还是关上门。
  • 昨宵惊龙起行雨:昨晚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
  • 驭电排风吼雷鼓:驾驭着狂风,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 断岸粗能撑拄牢:断壁残垣勉强支撑着不至于倒塌。
  • 坏墙犹得存留古:即便墙壁破损了,也还能保留一些古老的痕迹。
  • 敢将结构斗鲜新:敢于尝试新的结构,追求新鲜感。
  • 风月玲珑合与邻:月亮和风都很玲珑剔透,仿佛与邻居的景色融合在一起。
  • 但惜中非玉川子:只是可惜这里不是古代诗人玉川子(指白居易)居住的地方。
  • 茶铛腾沸隔波闻:听到茶锅沸腾的声音,仿佛隔着波浪一样。

注释和赏析:

  1. 舵楼背倚山前溪:描述了一个依靠自然景观的船只建筑,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依赖和喜爱。
  2. 篷窗每启怜溪西:透过篷窗观赏着溪水西流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闲适生活态度。
  3. 老屋三间破如此:老房子虽然破旧,但仍然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4. 儿啼妇语当其下:孩子的哭声和妇女的呼唤声在下面回荡,反映了农村生活的繁忙和家庭的和谐。
  5. 败瓦残椽莽相亚:破败的屋顶和残破的墙壁交织在一起,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6. 炊烟涌出云无心:炊烟袅袅上升,仿佛与云朵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光。
  7. 天影常悬城不夜:天空的影子经常悬挂在城市上空,使得夜晚依然明亮,暗示着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
  8. 频看锄笠出复归:频繁地看到农人们拿着锄头和斗笠出来又回去,反映了农民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
  9. 宁识全家在翠微:他们怎么可能意识到自己的家人正躲在翠绿的山峦之中,表达了一种隐逸的生活哲学。
  10. 眼中篱障撤都尽:眼前的篱笆已经被拆除,象征着一种解放和自由的生活状态。
  11. 多事黄昏仍掩扉:尽管经历了许多事情,但到了黄昏时分还是关上了家门,反映了一种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心态。
  12. 昨宵惊龙起行雨:昨晚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暗示着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13. 驭电排风吼雷鼓:驾驭着狂风,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描绘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威严。
  14. 断岸粗能撑拄牢:断壁残垣勉强支撑着不至于倒塌,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15. 坏墙犹得存留古:即便墙壁破损了,也还能保留一些古老的痕迹,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16. 敢将结构斗鲜新:敢于尝试新的结构,追求新鲜感,展示了创新的勇气和活力。
  17. 风月玲珑合与邻:月亮和风都很玲珑剔透,仿佛与邻居的景色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18. 但惜中非玉川子:只是可惜这里不是古代诗人玉川子(指白居易)居住的地方,流露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19. 茶铛腾沸隔波闻:听到茶锅沸腾的声音,仿佛隔着波浪一样,增添了一份神秘和诗意的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