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侯抱微尚,汨没金马门。
手持史臣笔,梦为渔父竿。
天子不听还,益复崇其官。
入直殊萧散,退食乃吟叹。
钓台归老计,挂口二十年。
于今欣得遂,忽若笼鹤翻。
旧侣复相逢,清淮照病颜。
高官不可见,但见白须繁。
顾笑韩淮阴,遗墟亦荒烟。
信知黄阁尊,何如秋水便。
我虽山中客,屡刺江上船。
君其钓白鱼,来往为我餐。
山阳题李学士惺斋铠归钓图
赵执信咏史怀才之作
李侯抱微尚,汨没金马门。手持史臣笔,梦为渔父竿。
天子不听还,益复崇其官。入直殊萧散,退食乃吟叹。
钓台归老计,挂口二十年。于今欣得遂,忽若笼鹤翻。
旧侣复相逢,清淮照病颜。高官不可见,但见白须繁。
顾笑韩淮阴,遗墟亦荒烟。信知黄阁尊,何如秋水便。
我虽山中客,屡刺江上船。君其钓白鱼,来往为我餐。
注释:
- 李侯:指李学士,即李惺。
- 汨没金马门:指被排挤、失意,像屈原一样沉沦在金马门下,无法施展抱负。
- 手持史臣笔:手持史官的笔,意为以史家的眼光和笔触记录国家大事。
- 梦为渔父竿:梦里化身为打渔人,比喻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天子不听还:天子(皇帝)不听从他回归的意愿,意味着不被重用或不被信任。
- 益复崇其官:官职反而更加尊贵了。
- 入直殊萧散:入朝值班时心情异常轻松自在。
- 退食乃吟叹:退朝后吟诵诗歌表达感慨。
- 钓台归老计:钓鱼台上度过晚年的打算,暗示退隐的愿望。
- 挂口二十年:挂念此事已有二十年。
- 于今欣得遂:今天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感到欣慰。
- 忽若笼鹤翻:忽然之间如同被束缚的鹤展翅高飞,形容心情豁然开朗。
- 旧侣复相逢:老朋友再次相遇,表达了重逢的喜悦。
- 清淮照病颜:清淮河的水照见自己苍白的面容,反映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 高官不可见:高位显要的官员已不再可见,表示对权力的失望和对官场的厌倦。
- 顾笑韩淮阴:回头笑问韩信(汉初名将)的归宿,暗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
- 遗墟亦荒烟:留下的遗迹已经荒芜无人,象征着曾经辉煌的遗址现在只剩下落寞。
- 信知黄阁尊:确实知道黄阁(古代高级官职,如宰相府)的尊贵,表示对高位权力的认识。
- 我虽山中客:虽然我是隐居山林的客人,
- 屡刺江上船:屡次出使江河之上的船。
- 君其钓白鱼:愿你能像垂钓白鱼一样悠然自得。
赏析:
《山阳题李学士惺斋铠归钓图》是赵执信的作品,通过对李学士李惺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才华与遭遇,同时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情感与追求。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形象来表达主题,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的前部分通过描述李惺的处境和行为,展示了他的才华和志向。他怀抱着远大的志向,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只能像屈原一样沉沦在金马门下。他手持史臣的笔,心中却梦想成为渔夫,这种矛盾的心态反映了他的无奈和辛酸。
尽管遭遇挫折,李惺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动摇,反而得到了更高的尊重。当他入直宫庭时,心情变得特别轻松自在;当他退朝后吟诵诗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思念。这种从容和自由的心态,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体现。
诗的后部分则转向了李惺与友人重逢的场景。他与旧友相见,共同欣赏淮河边的风景,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他们曾经的友谊和回忆。这种重逢的喜悦不仅是个人的情感释放,更是对过去岁月的一种怀念和肯定。
诗的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祝福。他用“忽若笼鹤翻”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变化,仿佛从束缚中获得解脱,重新获得了自由和快乐。这种心态的转变不仅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李惺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人物形象。同时,诗中的诗句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文情怀,使人深思。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