舣舟仰崇岩,不雨露自滴。
蹑级凌空行,导火扪星入。
屡转失向背,绝顶得开辟。
佛座积香烟,出户孤云直。
轮囷青莲花,百丈烛江色。
前见万巑岏,争头刺天碧。
非唯阅幽峭,亦复豁胸臆。
安得桓子野,临波弄长笛。

观音岩

【注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观音岩》。诗中描述了作者在观音岩的所见所感。

译文

(船)停靠在观音岩下仰望着高耸入云的岩石,没有风也没有雨,岩石上的水滴自然滴落。

沿着石阶攀登,好像要飞到天空中去一样,火把照亮了夜空,仿佛摸到了星星。

多次转弯后,方向开始变得混乱,终于到达了峰顶,那里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佛像座前香烟缭绕,走出门来只见一列孤云直冲天际。

莲花形状的山峦层层堆叠,百丈高的江水映照着烛光。

先前见到的万丈高峰,争相刺向天边碧绿。

不仅看到了山峰的幽深峭拔,也开阔了自己的胸怀。

如果得到桓子野的指点,定会在波涛上吹起长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观音岩的美丽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观音岩的自然之美和神秘之感。首句“舣舟仰崇岩”直接点明了题意,表达了作者对这座高山的仰慕之情。接着,“不雨露自滴”和“蹑级凌空行”两句,描绘了观音岩的奇特景象和登山的过程,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神奇。

“导火扪星入”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观音岩的陡峭和神秘,使人不禁产生一种敬畏之心。而“屡转失向背”则揭示了攀爬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也体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最后四句“佛座积香烟,出户孤云直”,则进一步赞美了观音岩的神奇和美丽。这里的“佛座”指的是观音岩下的寺庙或道观等建筑,而“孤云直”则形容了其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观音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宗教信仰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