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傍寒林半不成,宵分雪色射帷明。
明朝门径知埋没,听彻窗前折树声。

梦傍寒林半不成,宵分雪色射帷明。

明朝门径知埋没,听彻窗前折树声。

注释:

梦傍寒林——在寒冷的树林中做着梦。

半不成——没有做成。

宵分——半夜时分。

雪色——指月光映照下的雪光。

射——照射、反射的意思。

帷明——窗帘明亮。

门径——门路。

知埋没——知道被埋没。

听彻——听得很清楚。

窗前——窗户的前面。

折树声——风吹落树枝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一个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梦傍寒林半不成”,诗人在梦中仿佛置身于寒冷的树林之中,但梦中的情景并不完整,仿佛有些事情还未完成。这一句既描绘了梦境中的环境,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次句“宵分雪色射帷明”,在深夜时分,月光照射下,雪光映照在窗帘上,使窗帘变得明亮起来。这里,诗人通过描写月光和雪光的相互作用,展现了夜晚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仍然保持着一种积极的态度。

第三句“明朝门径知埋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他担心自己的命运就像门前的路一样,被埋没在黑暗中。这里的“门径”象征着人生道路,而“埋没”则暗示了人生道路上的挫折与困难。

末句“听彻窗前折树声”,在听到窗外的风声中,树叶被吹得发出折断的声音。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声音,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他似乎在感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自然声音,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看法和态度。他既欣赏自然的美好,又关注人生的困境,展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