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院飞来,巧啭如簧,初闻可怜。
正金经学诵,生成柔软,珠歌教唱,分外清圆。
花下泠泠,帘中呖呖,小玉频呼密意传。
吟郎句,惯临流对月,韵更悠然。
道将双字联翩。
比相见春风一笑嫣。
记靧桃幽思,咒馀茸舌,折杨离恨,噎在香咽。
细语欢浓,娇啼梦浅,时送吹兰到耳边。
关情甚,听莺雏燕乳,仍是笄年。
【诗句释义】
隔院飞来的,是鸟儿巧啭如簧的歌声,初闻时让人感到可爱。
正在学诵金经,声音变得柔和而圆润;教唱珠歌,更显得清脆和悦耳。
花下泠泠的水声,帘中呖呖的鸟鸣,小玉频频呼唤着传递秘密的情意。
吟诵郎句,习惯于临流对月,韵律更显悠扬舒缓。
道将双字联翩,形容相见时春风般的笑容嫣然。
回忆起靧桃幽思,咒语中的余音,折杨离恨,噎在香咽。
细语欢浓,娇啼梦浅,时常送吹兰到耳边。
关情甚,倾听莺雏燕乳,仍然是笄年。
【译文】:
隔院传来的小鸟,巧舌如簧,初听令人怜爱。
学习金经诵读时,声音温柔而悦耳;教唱珠歌时,更显清丽。
花下泠泠的声音,帘中呖呖的鸟鸣,小玉频频呼唤秘密情意。
吟诵郎句,常临流对月,韵律更悠扬舒缓。
道将双字联翩,形容相见春风般的嫣然一笑。
回忆靧桃幽思,咒语余音,折杨离恨,噎在香咽。
细语欢浓,娇啼梦浅,时常送吹兰到耳边。
关注情感,倾听莺雏燕乳,仍然是笄年。
【赏析】:
这首诗以“隔院飞来”开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只小鸟从院外飞来,其叫声婉转而悦耳。诗人通过“巧啭如簧”、“初闻可怜”等词句,表现出对小鸟的喜爱之情。接下来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小鸟学诵金经、教唱珠歌的情景,以及花下泠泠水声、帘中呖呖鸟鸣的美妙场景。这些描述都充满了诗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和谐与美好。
诗人并未止步于此,他继续展开自己的想象,将目光转向了小鸟的鸣叫。通过“惯临流对月”、“韵更悠然”等词句,诗人表达了对小鸟鸣叫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愉悦。同时,诗人还运用了“道将双字联翩”这一修辞手法,进一步描绘了相见时的春风般的笑容嫣然,以及记靧桃幽思、咒余茸舌、折杨离恨、噎在香咽等细腻的情感描写。这些描写都展现了诗人对小鸟鸣叫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在最后四句中,诗人再次回到了主题——小鸟的鸣叫。他通过对“细语欢浓”、“娇啼梦浅”、“时送吹兰到耳边”等词句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小鸟鸣叫的关注与喜爱。而“关情甚”,则是诗人对于整个诗歌主题的总结与升华。诗人通过这四个字,表达了自己对于小鸟鸣叫的深深关注与喜爱,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沉又真挚,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感染力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