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丝谁绾,似红儿待聘,锦帏春锁。
粉本燕支争画到,无比轻盈婀娜。
弱不经风,娇还带雨,春有痕难裹。
玉纤摘去,绛雪飞上钗朵。
早又时节中和,清明渐近,香减熏奁火。
欲系好春无气力,迟日恹恹低亸。
残梦初徊,宿酲犹倦,判得销魂我。
高烧银烛,夜深休放花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海棠的画面,通过对海棠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的前两句“彩丝谁绾,似红儿待聘,锦帏春锁”描述了海棠的外观。彩丝象征着美丽的女子,她们用彩带将海棠紧紧包裹,如同等待新郎的新娘一样,将海棠锁在了花房之中。这里的“锦帏春锁”形象地描绘了花朵被精心保护的景象,展现了海棠的美丽与珍贵。
第三句“粉本燕支争画到,无比轻盈婀娜”进一步赞美了海棠的美貌。诗人以燕子的羽毛为喻,形容海棠的色泽如燕羽般细腻、如燕姿般飘逸。这里强调海棠的轻盈和婀娜,突出了其独特的美感。
第四句“弱不经风,娇还带雨,春有痕难裹。”则描绘了海棠在风雨中的姿态。虽然海棠柔弱,但仍然坚韧地面对风雨,展现出生命的顽强。而春雨中的海棠更是增添了几分诗意,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第五句“玉纤摘去,绛雪飞上钗朵”则通过描写人们采摘海棠的情景,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亲近和珍视。诗人用“绛雪”来形容海棠的花瓣,寓意着海棠的美丽如同珍贵的雪花一般难以捉摸。同时,“玉纤摘去”也暗示了采摘过程的温柔与细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六句“早又时节中和,清明渐近,香减熏奁火”则点明了时间背景。清明节即将到来,花香渐渐消散,象征着春天的结束。这里的“熏奁火”可能指的是点燃蜡烛来驱赶蚊虫等,反映了清明节时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七句“欲系好春无气力,迟日恹恹低亸”表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留恋与无奈。尽管春天的美好让人心动,但诗人却因为天气渐暖而感到无力去挽留它。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春天的热爱,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残梦初徊,宿酲犹倦,判得销魂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这里的“残梦初徊”,意味着诗人回想起过去的时光,那些美好的记忆仿佛还在眼前徘徊。而“宿酲犹倦”则暗示了诗人身体上的疲惫,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思考或者劳累。
最后一句“高烧银烛,夜深休放花卧”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诗人希望在夜晚保持清醒,不要沉溺于梦境之中,要像对待花儿一样珍视自己的青春年华。这句话既表达了对时间的珍惜,也体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海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画面,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景象中,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生命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