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石卓卓贤声,溯九重恩命,三辅治平,县谱州书,家世相承循吏传;
十四载悠悠远别,忆风雪长安,莺花白下,酒龙诗虎,旧游空忆少年场。
【注释】
①陈崇砥联:挽陈崇砥之联。
②二千石:汉朝时地方官员秩禄为千石至六百石不等,故称二千石。卓卓:卓越。
③溯(suì):回顾。九重:指帝王所居之处,这里指皇宫。恩命:皇帝的任命。三辅:指京兆尹所属的长安、左冯翊所属的扶风、右扶风所属的安定三个地区,是当时政治中心所在。治平:治理得当。
④家世相承:世代相传。循吏传:指历代名臣的传记。
⑤十四载:十四年。悠悠:长久貌。远别:远别,离别。
⑥忆:回忆。长安:今西安,当时称京师。莺花:指春景。白下:今南京。酒龙诗虎:形容陈崇砥才气横溢,文如虎,诗如龙。
⑦旧游空忆:对过去同游之地的回忆。
【赏析】
这首诗以“挽陈崇砥联”为题,显然是在追悼一位贤良方正的官吏陈崇砥。全诗四句,每一句都紧扣陈崇砥一生行事的特点来写,从他的仕途到他的性格,从他的政绩到他的人生经历,无不涉及。诗人在挽联中赞颂了陈崇砥的德业和才能,表达了对他的深切缅怀之情。
开篇四句,总括了陈崇砥一生的事迹和品格。首句中的“二千石”,既指其官阶,也暗含了他一生的操守和品行;次句则概述了他的仕途生涯;第三句则是对他政绩的概括;末句则指出他为人处世的典范——家世相承的循吏传。这几句话,不仅将陈崇砥一生的事迹概括得十分准确,而且将他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接下来四句,则着重描写了陈崇砥的人格特征。前两句通过回忆他与作者的交往,表现了他耿直刚毅的性格,以及他与作者之间深厚的友谊;后两句则是对他政绩的赞誉,既赞美了他所任官职的清正廉洁,也赞扬了他的文才武略。这些内容,都是对陈崇砥人品和才干的具体描绘,也是对他一生行迹的真实再现。
最后四句,则是对陈崇砥人生经历的感慨。前两句回顾了他与作者共同度过了十四年的时光,并回忆了他们曾经一起游历过的美景;后两句则是对他已逝的哀叹,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的无限眷念。
整首诗虽然只有四句话,但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既有对其生平的概括,又有对其性格和才干的描绘;既有对其政绩的赞誉,也有对其人生的感怀。诗人在表达自己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陈崇砥这位贤良方正的官吏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