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辞烟浦。
正相送、亸鬟倦舞。
独归何许。
梦轻为眉妩。
后约念吴市,一晌寻春来去。
晓岚顿掩云衣,似知我、断肠处。
题笺寄与。
教箫谱、幽婉自度。
倚楼寒否。
对菱镜谁语。
绯桃正如火,可奈汀洲风雨。
莫放卮酒沾唇,酒醒情苦。
翻译:
清波引 吴门赏春,酒次讱庵出示吷庵、公渚此词,皆甚美。越日微明,车次龙潭,雨中望山色凝黛,辄倚白石韵抒意夜辞烟浦。
正相送、亸鬟倦舞。
独归何许。
梦轻为眉妩。
后约念吴市,一晌寻春来去。
晓岚顿掩云衣,似知我、断肠处。
题笺寄与。
教箫谱、幽婉自度。
倚楼寒否。
对菱镜谁语。
绯桃正如火,可奈汀洲风雨。
莫放卮酒沾唇,酒醒情苦。
注释:
清波引:一种词牌名。吴门:今江苏苏州一带。赏春:游览春天的景色或游玩。酒次:在酒筵上。讱庵:即张讱庵,南宋词人。吷庵:即周吷庵,南宋词人。公渚:地名。词人在此地作过一首《水调歌头》。“一晌”:一会儿。“断肠”:指极度伤心。“题笺寄与”:意思是把信写好交给别人。“萧谱”:指用箫声谱曲。“倚楼”:靠在楼上。“菱镜”:菱花镜子。传说唐玄宗时杨贵妃有沉鱼落雁之容,每照见其美貌,便令人撤下菱花遮面,因此叫菱花镜。“绯桃”:红色的桃花。“汀洲”:小洲。“莫放”:不要让它沾上一点酒。“情苦”:指心里痛苦。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兼抒写离愁之情的词。
上片写景。起句“清波引”,是词调名。“吴门”三句,写春游情景。“吴门”,泛指南京城苏州一带。“赏春”,即游览春天的风景和景物。“酒次”,即饮酒作乐。“讱庵、吷庵”是作者友人的名字。“公渚”是地名,在苏州近郊。词中说,友人在酒席上送给作者两张词稿,其中一张就是这首《清波引》。
“夜辞烟浦”三句,写离别。“辞”,告别。“烟浦”,雾气笼罩的江面。“亸鬟”,形容女子的发髻松散下垂貌。“倦舞”,表示疲乏不堪的样子。这两句是回忆当年分别时的情状,当时两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如今却要各奔东西了;而且,这次分手以后,再也无法相见了。
“独归”以下五句,写归途中的心情。“独归何许”,“何处”指什么地方。“梦轻为眉妩”,“梦轻”是说梦中的自己还保持着轻松愉快的状态。“眉妩”是指女子妩媚的眉目,这里借指自己的爱人。“后约”二句,写归途中的思念之情。“后约”,指今后的约会。“吴市”,即苏州城的市场。“一晌”,一会儿。“寻春来去”,指在苏州城里游玩赏心悦目的景物。
“晓岚顿掩云衣”三句,写雨中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这几句的意思是:早晨薄雾弥漫,遮住了天空的彩云。“顿掩”是一下子遮住了的意思,“云衣”比喻彩云。“断肠处”,指最使人伤感的地方。“题笺”四句,写归途中的情景和心情。“题笺”,写信给人。“教箫谱、幽婉自度”,意思是让他(她)用箫声谱曲,曲调幽婉动人,由自己亲自演唱。“倚楼寒否”,意思是在楼上靠着窗子是否感到寒冷?“对菱镜谁语”一句,写闺中人的寂寞和怨愤。“绯桃”,红色的桃子。“正当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正是;“正如”相当于“恰像”。“可奈”是无奈的意思,“汀洲风雨”,指江南的烟雨天气。“莫放”二句,意思是不要让我(她)的眼泪沾着酒杯,否则酒醒之后将是多么痛苦啊!
下片写别情。“倚楼寒否”三句,写闺中人的寂寞和怨愤。上半篇说“独归何许”,下半篇说“倚楼寒否”。上半篇说“倚楼寒否”,下半篇说“倚楼寒否”,这是互相印证的说法,说明闺中人倚楼而立,已经很长时间了。“对菱镜谁语”,意思是对着菱形的镜子向自己诉说衷情,表现她对丈夫的怨恨之情。“绯桃正如火”两句,意思是桃花红得像火一样,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可奈”是无可奈何的意思;“汀洲风雨”,即江南的烟雨天气。“莫放”二句,意思是不要让我的眼泪滴到酒杯里去。这句是说:如果泪水滴入酒杯,那么酒醒后将是多么痛苦啊!
全词通过描绘一个闺中女子在风雨凄迷之夜,倚在窗前沉思往事,抒发了对丈夫的思念以及由于丈夫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哀怨之情,语言优美,情真意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