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濑溅溅响若雷,缝螭骧首踏波来。
满河桃浪妒颜色,一朵火云扶霸才。
岂有衣香惊魏殿,更无团扇过章台。
要跨金埒横门道,待我勤王赐宴回。
【注释】
于湘:在湖南。湘源,指湘江源头。赤马:骏马。绝驶:奔驰。胭脂:红色,这里代指骏马。快策:快骑。渡湘:渡过湘江。陵波:大波浪。径:直接地,径直。障泥:古代的一种车饰。尽湿:全部湿透。怖:怕。细步:慢慢地走。螭:石螭,一种形状像龙的怪兽。缝:通“缝”。骧首:头昂起。踏波来:在波浪上行走。石濑:湍急的流水。溅溅:水声大而急。响若雷:声音像雷一样。缝:通“缝”,缝隙。螭:石螭,一种像龙的动物。
满河桃浪妒颜色,一朵火云扶霸才;
满河桃花盛开,波浪嫉妒它们的艳丽色彩,一朵如火般的云彩衬托着骏马。
岂有衣香惊魏殿,更无团扇过章台;
怎么会有衣服的香味让人感到惊奇,也没有人会拿着团扇从京城的章台经过。
要跨金埒横门道,待我勤王赐宴回。
我要跨过金埒桥横在门口的道路上,等待我勤王归来,享受皇帝赐给的宴会。
【赏析】
此诗是诗人自述在湘江边骑马渡河,过湘陵、石濑,经障泥、桃花滩时所写。诗人以豪迈的心情,驰骋湘江之畔,表达了他对祖国统一的热诚愿望和对君王的忠心。全诗风格雄健豪迈,气势恢宏壮阔,充满了昂扬振奋的情绪。
诗的开头两句“于湘得赤马绝驶命曰胭脂快策以渡湘陵波径过障泥尽湿既不畏怖乃作细步”是说在湖南得到一匹骏马,名叫胭脂快,用它来渡过湘江,绕过障碍物到达湘阴县。当马儿奔跑过后,全身湿透,但是并不害怕。于是,就慢慢地走起来。
“石濑溅溅响若雷,缝螭骧首踏波来。”意思是说,湍急的流水溅起的水花犹如雷声,石螭在波浪上奔腾而来。
诗中又写到:“满河桃花妒颜色,一朵火云扶霸才。”“岂有衣香惊魏殿,更无团扇过章台?”两句的意思是,河水中的桃花盛开,仿佛在妒忌它们的美丽,一朵如火般的云彩衬托着骏马。怎么会出现衣服的香气让魏国的宫殿惊讶,也没有人知道会有人拿着团扇从京城的章台(官署)经过。
最后两句为“要跨金埒横门道,待我勤王赐宴回”。“金埒”指横在门口道路上的栏杆,“勤王”是指保卫国家、恢复帝业的意思。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将横穿金埒桥回到京城,期待着君王的赏赐与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