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制造夸精巧,未见神工出绣房。
破竹连珠成绝响,搓红裂雪有馀香。
更求海国铜仪术,远适郴陵火耨乡。
指俪工倕心禹墨,不嫌身作宝儿妆。

这首诗的翻译是:

溯涓水到达花石,投宿在逆旅,观赏主人女儿制作的搓爆竹机。女儿年约十八九岁,聪慧异常。上一年为堰水车献计献策,为土豪灌田,良便豪想要娶她为妻。妇女不能接受所值酬金,为此制作了搓爆竹机。其方法是先用两块木板中间横放铁丝十几根,把滑藤和糯米粥煮成纸浆,用油涂抹到铁丝上取像纸浆一样的东西,趁热倾入两块板中,急速地搓动,总共搓了十多次后,搓出的纸卷在铁丝上像软竹一样,放在石灰中养了一顿饭时间后,就像铁石一样坚硬了。又有两块板上下密集排列着许多刀口,在下板的刀口密集排列着许多槽口,槽口与刀口相适应,相距都以寸为单位,所搓成的数百个纸卷拔去铁丝后,放到这个槽口里切去,都能一寸寸断成短筒形,又有两块板上密排着许多孔,深度有八九分长,圆径与短筒形相等,孔底铺着黄泥,细如粉末一般,一厚二分许,取出短筒一个个插入这些孔中,上板有众多针,孔数与针数相适应,长八分许比搓时用的铁丝要粗一些,剡下方上短筒既已植立好,取针板压上去,针顺着铁丝旧的排列。

西方制造夸精巧,未见神工出绣房。
破竹连珠成绝响,搓红裂雪有馀香。
更求海国铜仪术,远适郴陵火耨乡。
指俪工倕心禹墨,不嫌身作宝儿妆。

赏析:

  1. 这首诗描绘了搓爆竹机的生产过程,展现了作者对工艺技术的关注和热爱。通过描述搓爆竹机的各个步骤和细节,展示了作者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传承。

  2. 诗中提到搓爆竹机的制作方法,包括使用铁丝、滑藤、糯米粥等材料,以及将搓出的纸条放入石灰中养护。这些内容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展示搓爆竹机的制作过程,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赞美和传承的意愿。

  3. 诗中提到“泰西制造夸精巧”,表明作者对西方国家制作品的精湛技艺有所了解。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更加关注中国的手工艺术。通过比较西方和美国与中国的制成品,作者表达了对中国手工艺的自豪感和保护意愿。

  4. “破竹连珠成绝响”,“搓红裂雪有馀香”两句诗描绘了搓爆竹机制作完成后的美妙效果。通过比喻和形容词的使用,诗人传达了作品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5. 最后两句诗中的“指俪工倕心禹墨”,表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赞美和推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愿意承担起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的责任。

整首诗歌通过对搓爆竹机制作过程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传统工艺的珍视和传承的意愿,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