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顶人归小九州,马前晴色鹊华秋。
穿山古驿兼愁断,到海长河破晓流。
辩士文章恢赤县,女郎风雨避青邱。
羁吟莫认还乡路,明日车尘过白沟。
【注释】
岱顶:泰山之巅。小九州:指泰安州,今山东省泰安市。马前晴色鹊华秋:马前是泰山,晴色即晴天,鹊华即鹊山华阳宫,秋天则为晚秋。鹊山、华阳宫在泰山之北。
穿山古驿:指位于泰山附近的穿山驿,因穿山而得名。愁断:形容极度的忧愁。破晓流:指长河在清晨时分开始流动。辩士文章恢赤县:辩士,善于言辞的人。赤县,古代对中州的美称。文,通“纹”,此处意谓文章之美。恢,扩大。
女郎风雨避青邱:指美女在风雨中躲避到青丘这个地方。青邱,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
羁吟莫认还乡路:意思是说诗人在外羁旅,不要再去寻觅回家的路了。羁吟,游子在外作诗吟咏。莫认,不要认。
明日车尘过白沟:明天车驾(皇帝的车驾)经过白沟。车尘,指尘土飞扬的马车。白沟,地名,在今河北省境内。
【赏析】
此诗作于天启三年(1623),作者任山东按察使期间,登泰山题壁而作。首联写登泰山所见;颔联写登山途中所见;颈联写到达山脚时所见;尾联写登高远望所见。全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气象宏大。
首联“岱顶人归小九州,马前晴色鹊华秋。”以泰山为背景展开描写,点明题意。岱顶是泰山的巅峰,人归小九州,表明诗人登上了泰山的最高峰,看到了辽阔的大地上的景象。马前的晴色,指的是晴朗的天空和明媚的阳光。鹊华秋,是指秋天里的鹊山和华山,也就是秋天的时候。
颔联“穿山古驿兼愁断,到海长河破晓流。”描绘了诗人在登山途中的情景。穿山古驿,是指坐落在山顶上的古驿站,是古代用来传递消息的地方。这里诗人用到了“愁断”这个词,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之感。长河破晓流,是形容河水在黎明时分就开始流淌了。这两句话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颈联“辩士文章恢赤县,女郎风雨避青邱。”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登顶后看到的风景。这里的“辩士文章恢赤县”,是指那些博学多才的学者们能够用他们的知识和智慧来照亮整个世界。而“女郎风雨避青邱”,则是说那些美丽的女子们在风雨中躲进了青邱这个地方,避开了灾难。
尾联“羁吟莫认还乡路,明日车尘过白沟。”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羁吟莫认”,是指诗人在异乡漂泊的日子里,不再去追寻那遥远的家乡之路了。而“明日车尘过白沟”,则是说明天的车驾将会经过白沟这个地方。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宏大,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它不仅展示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人文历史,更通过诗人的情感表达,传递出了对于家乡和生活的深深眷恋之情。这种情感力量是永恒的,它能够穿越时空,触动每一个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