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诏明年开庆榜,欢声连日动春雷。
岂无握瑾怀瑜士,谁是钩河摘洛才。
我亦几回磨铁砚,即今千里上金台。
自知凡马非奇骨,尚想皋夔起草莱。
恩诏明年开庆榜,欢声连日动春雷。
岂无握瑾怀瑜士,谁是钩河摘洛才。
我亦几回磨铁砚,即今千里上金台。
自知凡马非奇骨,尚想皋夔起草莱。
注释
- 恩诏:皇帝的恩赐诏书。
- 明年开庆榜:明年将举行的科举考试中,有杰出人才被选拔出来。
- 欢声连日动春雷:庆祝的人欢呼的声音持续不断,如同春雷般震撼。
- 握瑾怀瑜:手捧美玉(比喻人有才华),心怀美德。
- 钩河摘洛:意指才能出众,能够摘取黄河和洛河的英才。
- 我亦:我(曾广钧自指)。
- 几回:多次;经常。
- 磨铁砚:研磨墨汁,准备写字。
- 上金台:登上金碧辉煌的高台。
- 皋夔: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臣,尧帝和舜帝都重用他们。
- 起草莱:草拟法令,治理政事。
赏析
《恭阅邸钞敬赋戊子秋冬》是清末民国初诗人曾广钧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描绘了一个喜庆而激动人心的场景。诗中的“恩诏”与“开庆榜”象征着朝廷的恩泽与选拔优秀人才的决心,而“欢声连日动春雷”则传达了人民对这一盛事的热烈欢迎和喜悦之情。
首句“恩诏明年开庆榜”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科举盛宴,预示着国家将会有更多的才俊涌现。接下来的诗句“欢声连日动春雷”,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盛况的热烈程度和深远影响。
诗的第二句“岂无握瑾怀瑜士”,表达了作者对于能够被选拔出的才子的敬佩,同时也暗示了这些人才的稀缺性和珍贵性。第三联进一步扩展了这种情感,“谁是钩河摘洛才”,以“钩河摘洛”来比喻那些能够摘取天下英才的贤能之士,既表现了对这些人的尊敬,也表达了作者的期待与憧憬。
最后一句“自知凡马非奇骨”,则是作者的自我反省,他承认自己虽然也有志向、有才能,但与真正的英才相比,他还有很大的差距。然而,这并没有削弱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反而增添了几分谦逊和自省。
整首诗充满了激情和期待,不仅展示了国家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个人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