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诏遥传捧凤龙,褰裳告治录宗功。
太仪斡运朝乾德,保极敷民弼震躬。
锡马鹅黄登讲席,金貂翠羽奉韬弓。
圜桥观听知姓名,白发尚书望最隆。
【注释】叔祖:祖父的兄弟,这里特指叔父。晋太子太保:官名,为太子太保的加号。上六长句:是杜甫诗集中的一种体式。“上六”是取自《诗经》中《大雅·文王》的首章,“九有咏怀”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之一。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63)所写的一首七律。当时杜甫已经五十岁,他在成都浣花溪畔草堂里过着清苦的生活。杜甫一生坎坷,历尽艰辛,但始终忧国忧民。这首《上六长句戊子腊月》就是他当时心情的写照。
“恩诏遥传捧凤龙”,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皇帝下诏褒奖他,就像捧着凤凰和神龙一样。这反映了诗人对皇恩浩荡的心情。
第二句“褰裳告治录宗功”,意思是说,我穿上礼服去参加朝廷举行的仪式,是为了向皇帝汇报治理国家的功劳。这句诗反映了诗人为国家效力的决心。
第三、四句“太仪斡运朝乾德,保极敷民弼震躬”,意思是说,天帝掌管着天地之间的运行秩序,它使天下万物得以生长发展;而皇帝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应该保护百姓安居乐业,辅佐皇帝,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期望。
第五、六句“锡马鹅黄登讲席,金貂翠羽奉韬弓”,意思是说,皇帝赏赐给我一匹黄色的马匹,让我登上讲台讲授经书;我还得到了一件金色的貂皮衣服,用来装收藏弓弩等武器。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获得荣誉的心情。
第七、八句“圜桥观听知姓名,白发尚书望最隆”,意思是说,我在圜桥上听到皇上的御旨,得知自己的姓名被皇上知道了;同时我还看到了许多位年纪已高的官员也在朝堂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朝政清明的信心。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在朝堂上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奋斗不息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