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生涯获落竞何如,只有酒醒知。
况金樽满满,清歌袅袅,红烛迟迟。
明月谁家最好,瘦影强支持。
九陌黄尘底,已负佳期。
又是绣帘开处,泥金扇子不障颦眉。
使珊瑚沉海,越网莫千丝。
看花人,花荫背立,受清风,能够几多时。
待分付,银壶虬箭,催散相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酒后对友人生公的赠答之作,表现了诗人在酒中吐露心声,抒写离情别绪的情怀。

首句“问生涯获落竟何如”,即问自己的人生归宿究竟怎么样?这是全诗的发端,诗人以反诘的形式,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既显示出他对人生归宿的深沉思考,又表现出一种急欲回答的心情。诗人把“获”字改为“落”字,更增添了几分苍茫和惆怅。这两句一问一答,构成了全诗感情发展的枢纽。

第二句紧承上意,进一步追问自己的人生归宿究竟是如何?这一句是诗人的自问,但诗人的疑问却并不只是针对自己,而是针对整个人生。这里所说的人生,是指人世间的一切荣辱得失、悲欢离合。诗人用“落”代替“获”,“落”比“获”来得更加沉重,更加令人痛心。诗人在这里所要表达的就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慨。

第三句“只有酒醒知”,是说只有在醉酒之后才能明白人生的真相。这里所说的真相,就是指诗人在酒中所吐露的人生的真谛。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清醒认识和超脱态度。

第四句“况金樽满满,清歌袅袅,红烛迟迟”,是对前面的回答作了进一步申述,进一步强调诗人对于人生的清醒认识。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酒席上的宴饮之乐来烘托诗人对于人生真相的认识。

五、六两句,诗人转而描绘眼前的景象,以明月为背景,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明月照耀下的庭院显得分外幽静优美,而诗人的身影瘦弱无力地支撑着,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七、八句进一步描写诗人的所见所感。“九陌黄尘底,已负佳期。”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即南朝宋谢庄《月赋》中所说的“美人迈兮音尘阙”。意思是说,在这尘土飞扬的大道上,诗人已经辜负了那美好的约会。这既是诗人对自己的责备,也是对生公的劝诫。

过片两句“又是绣帘开处,泥金扇子不障颦眉。”诗人继续描写眼前的景色,用“又是”一词表示时间推移的变化,用“绣帘开处”表示时间的转换,用“泥金扇子”表示环境的华丽富贵,用“不障颦眉”表示内心的忧愁苦闷。诗人用这四句话描写了一幅热闹繁华而又充满忧郁的画面。

尾联“使珊瑚沉海,越网莫千丝。”这两句诗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诗人用“使”字表示无奈,用“沉海”表示无法抗拒的命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公的忠告和劝勉,希望生公不要被世俗所拖累,不要沉溺于享乐之中不能自拔。

全诗以饮酒作答的方式,通过对人生的种种遭遇和感受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和超然的态度。诗人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