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春空,江南魂断,独馀芳草闲花。
故园归讯,燕子已无家。
漫道东阳瘦损,旧题有、椒壁笼纱。
还来伴、春灯天末,深屋杏花斜。
堪嗟。
王孙头白,往事风流,恁尊前重对,付与琵琶。
莫向青山擪笛,怕明月、不返轩车。
谁怜取、梅仙赋后,清梦冷胡沙。
锁阳台
裴伯谦丈属题所藏吴汉槎《鸡塞填词图》卷子
塞北春空,江南魂断,独馀芳草闲花。故园归讯,燕子已无家。漫道东阳瘦损,旧题有、椒壁笼纱。还来伴、春灯天末,深屋杏花斜。堪嗟。王孙头白,往事风流,恁尊前重对,付与琵琶。莫向青山擪笛,怕明月、不返轩车。谁怜取、梅仙赋后,清梦冷胡沙。
注释解析:
- “锁阳台”:
- 这里的“阳台”通常指代一个具体的地点或场所。在这里,诗人可能通过这个地点触发了某种情感或回忆,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生动和具体。
- “塞北春空”:
- “塞北”指的是中国北部边疆地区。春天的寒冷使得塞北的景色显得空旷而萧瑟。这里表达了一种季节感伤,可能是诗人对逝去时光的一种哀叹。
- “江南魂断”:
- 江南通常指中国东南部的长江下游地区。这里的“魂断”意味着情感上的痛苦和失落,可能是由于远离家乡或者思念某人而感到悲伤。
- “独馀芳草闲花”:
- 尽管失去了许多东西,但还有这些绿色的植物在陪伴着他。这反映了诗人即使在困难时期也能从自然中找到慰藉。
- “燕子已无家”:
- 燕子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象征,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或孤独之感。这里的燕子没有了栖息的地方,象征着失去家园或亲人的悲哀。
- “还来伴”:
- 诗人再次来到这个地方,可能是为了寻找安慰或是为了某种仪式或活动。这里的“伴”表明了诗人与这个地方之间的特殊联系。
- “付与琵琶”:
- 使用琵琶来表现某种情绪或故事。琵琶是一种古典乐器,其声音通常与悲伤的故事或情感紧密相关。
- “莫向青山擪笛”:
- 这里的“擪笛”可能指的是吹笛子的行为,暗示了一种逃避现实或寻求解脱的方式。然而,诗人提醒不要走向这种消极的逃避,因为这样可能会错过真正的问题所在。
- “谁怜取”:
- 这个疑问句可能表达了一种对他人同情或理解的渴望。诗人可能在寻找能够理解他内心感受的人或事。
- “梅仙赋后”:
- “梅仙”可能是指唐代诗人李贺,字长吉,自号李长吉子,世称李昌谷。他的诗句常常富有想象力和神秘色彩。这句可能引用了他的某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 “清梦冷胡沙”:
- 这里用“胡沙”来形容梦境中的荒凉和冷漠,可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助。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特定地点的描述,结合季节变化和个人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怀旧和忧伤的场景。诗人利用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互映射,展现了一幅既美丽又悲伤的画面。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将燕子比作无家可归的个体,以及将自然景色与人的精神状态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深度。此外,诗人通过询问是否有人能理解和同情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类同情心的渴望。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自然画面,同时也触动了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