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横塘来往道。
蛾绿莺喤,犹想相思调。
今夜月明齐放棹。
平波细媵鱼鳞渺。
一枕西池馀梦草。
为问西风,何计催归早。
归计未成佳约杳。
故山夜雨鹃啼老。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蝶恋花
目送横塘来往道。
蛾绿莺喤,犹想相思调。
今夜月明齐放棹。
平波细媵鱼鳞渺。
一枕西池馀梦草。
为问西风,何计催归早。
归计未成佳约杳。
故山夜雨鹃啼老。
注释
- 横塘: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德清县。
- 蛾绿、莺喤:形容春天的景象。蛾绿是形容蛾(一种昆虫)的颜色,莺喤则形容鸟(莺)的声音。”犹想相思调”表示仍然怀念着对方的相思之情。
- 今夜月明齐放棹:意思是今晚月光明亮,一起划船去。
- 平波细媵鱼鳞渺:意思是水面上月光平静如镜,倒映出鱼鳞一样的形状,但它们显得非常遥远。
- 一枕西池馀梦草:意思是一夜过去,梦中还在想着西池塘边的草。”馀梦草”指的是梦境中的草,可能象征着思念的对象或者事物。
- 为问西风:意思是想问一问那吹动西风的风。
- 何计催归早:意思是不知用什么方法可以促使自己早早地回家。”何计”表示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催归早”则意味着希望早日回到家乡。
- 故山夜雨鹃啼老:意思是故乡的夜晚下着大雨,杜鹃鸟的叫声让人感到悲伤,好像已经到了年老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离别和相思之情的词。首句“目送横塘来往道”描绘了作者目送行人离开的场景,暗示了对离别的不舍与期待重逢。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夜晚的情景,月亮明亮,水面平静,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丽。然而,诗人的内心却是复杂而矛盾的,他既想享受这一刻的美好时光,又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
在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用“为问西风,何计催归早”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迷茫。这里的“西风”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也可能代表着某种无法抗拒的力量。而“何计催归早”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他不知道如何才能让时间过得更快一些,以便早日回到家乡。
最后一句“故山夜雨鹃啼老”则是对整首诗情感的一个升华。这里的“故山”指代故乡的土地,而“夜雨”则增添了几分凄凉和哀愁的气氛。诗人以杜鹃鸟的叫声来比喻内心的悲伤和岁月的无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展现了离别和相思之苦的主题。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