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摘船吟雨,倚楼题柳。
樊川水榭暂携手。
一自消魂赋别,几度回首。
沈家令、带围较瘦。
帽檐微侧,斟酌桥边闲走。
故人忽遇半塘口。
知尹绿,小轩前,丛桂开久。
却底事、还眠虎阜。

《凤凰阁·虎邱喜遇侯记原大年》是清代词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并附上注释和赏析:

  1. 诗句翻译
  • 摘船吟雨,倚楼题柳。
  • 樊川水榭暂携手。
  • 一自消魂赋别,几度回首。
  • 沈家令,带围较瘦。
  • 帽檐微侧,斟酌桥边闲走。
  • 故人忽遇半塘口。
  • 知尹绿,小轩前,丛桂开久。
  • 却底事、还眠虎阜。
  1. 诗句注释
    凤凰阁,位于江苏省宜兴市的著名古迹之一,这里曾是古代文人墨客聚会之地。侯记原大年(侯记),指代一位名叫侯的大年人物。樊川,即樊川水榭,为一处优美的水边建筑。
  2. 诗句赏析
  •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樊川水榭与侯记原大年的偶遇,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从“摘船吟雨”到“酌桥闲走”,展现了两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悠然自得。尤其是“一自消魂赋别,几度回首”,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 “故人忽遇半塘口。”则透露出一种惊喜和重逢的喜悦。最后一句“却底事、还眠虎阜”似乎暗含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重逢的感慨。
  1. 译文
    凤凰阁下,我与你相遇于虎丘,我们曾在水榭上共摘船吟雨、倚楼题柳。自从那次离别,我便时常因思念你而感到心如刀绞,频频回首遥望。沈家的少年郎,你的衣带似乎比常人细些。微风中帽檐轻斜,我们在桥边悠闲地漫步。就在那半塘之口,我们偶然又遇到了对方。得知你是新任知尹绿,你在小轩前种了许多盛开的桂树,它们早已绽放许久。为何要在这里还沉睡不醒?
  2. 创作背景
    《凤凰阁·虎邱喜遇侯记原大年》创作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这一年,陈维崧应博学鸿词科考试而入京,担任宫廷编修。然而,他的政治抱负并未得到实现,反而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臣,被贬回故乡。这首词便是他在故乡期间所做。通过描述与侯记原大年的重逢,陈维崧抒发了自己的失落与无奈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美好回忆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通过对原文的逐句解读和翻译,结合注释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陈维崧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深情的画面,展现了他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人生际遇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