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重九信佳节,帝里逢之亦闲旷。
黄花得气要晴暄,不遣满城风雨飏。
是中古寺密于荠,多有楼台写清壮。
登高半是天涯客,三尺丘陵亦争上。
尚书翠袖拂凉旻,秋阁高吟万夫望。
白䰅红颊八座尊,步屧登临事真创。
门生热喘如筒吹,坐讶飞行空所向。
岂知逸兴未渠央,放笔裁诗神更王。
樵沙道院上真前,酒盏经鱼亦佳状。
颓然啸咏足清音,丝竹何须发妍唱。
吕家亭子虚浪迹,未得银筵撰藤杖。
酒边谁是吐茵人,落帽参军翻旧样。
诗句释义与译文对照表:
序号 | 诗句 | 译文 |
---|---|---|
1 | 人生重九信佳节,帝里逢之亦闲旷。 | “重九节是重要的节日,在京城里遇见它也感到愉快轻松。” |
2 | 黄花得气要晴暄,不遣满城风雨飏。 | “菊花盛开时需要晴朗温暖,不让满城的风雨吹拂。” |
3 | 是中古寺密于荠,多有楼台写清壮。 | “其中有比荠菜更密集的古寺,也有很多楼台描绘出清晰的壮丽景色。” |
4 | 登高半是天涯客,三尺丘陵亦争上。 | “登上高处的人中有像天边一样遥远的人,即使是三尺高的丘陵也有人争夺上。” |
5 | 尚书翠袖拂凉旻,秋阁高吟万夫望。 | “尚书袖子轻拂着凉爽的天空,秋天的阁楼里高声吟咏让万人仰望。” |
6 | 白䰅红颊八座尊,步屧登临事真创。 | “白胡须、红脸颊的八位贵宾,步行登上高处真是创新之举。” |
7 | 门生热喘如筒吹,坐讶飞行空所向。 | “学生们热喘如同被风吹过的竹筒,坐下后惊讶地看到他们飞翔在空中。” |
8 | 岂知逸兴未渠央,放笔裁诗神更王。 | “哪里知道他们的兴致还没有到尽头,放开笔墨创作诗歌时神采飞扬。” |
9 | 樵沙道院上真前,酒盏经鱼亦佳状。 | “樵沙道院的前面就是真的仙人,酒杯中的酒和鱼也是美丽的形象。” |
10 | 颓然啸咏足清音,丝竹何须发妍唱。 | “颓然自得地啸咏足以产生美妙的声音,何必用丝竹乐器演奏来增添华丽的声音呢?” |
11 | 吕家亭子虚浪迹,未得银筵撰藤杖。 | “吕家的亭子只是虚有其名的浪迹之地,没有机会享受银制的筵席和藤杖。” |
12 | 酒边谁是吐茵人,落帽参军翻旧样。 | “谁能在喝酒时吐露自己的心声?落帽参军又翻出了过去的旧样式。” |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感悟。诗人以“重九节”为背景,通过对节日氛围的营造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首联“人生重九信佳节,帝里逢之亦闲旷。”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的感慨。他认为人生中重要的节日,在京城里遇见它也会感到愉快轻松。这里的“重九”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名字,更象征着人生的一次重要体验,而“帝里逢之亦闲旷”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体验的珍视与感慨。
颔联“黄花得气要晴暄,不遣满城风雨飏。”通过描写菊花盛开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命力的赞叹。菊花在晴朗温暖的日子里盛开,不受风雨的侵扰,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希望。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
颈联“是中古寺密于荠,多有楼台写清壮。”进一步描绘了京城中寺庙的密集和楼台的壮观。这些建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态各异,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城市繁华景象的赞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尾联“颓然啸咏足清音,丝竹何须发妍唱。”则是诗人对生活哲理的一种领悟。他感叹自己已经厌倦了世俗的喧嚣和繁华,只想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他认为生活中的音乐并不需要华丽的修饰,只要有真挚的情感和内心的共鸣,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全诗通过对节日、自然、生活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既注重形式美的追求,又强调内涵的丰富;既善于捕捉自然之美,又擅长表达内心情感。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