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筵久已怅云封,每怀引注批笺,手泽犹存诸弟子;
隔幔亦知怜雪立,为感缝衣执馈,心丧无间老门生。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
诗句及注释:
- 讲筵久已怅云封,每怀引注批笺,手泽犹存诸弟子:
- 讲筵:古代讲学的地方或场所,这里指讲学的地方。
- 怅云封:怅然若失,好像被云雾遮蔽一般,形容心情的郁闷。
- 引注:引用注释。
- 引注批笺:引用注释并进行批注。
- 手泽:手迹,指老师的笔迹。
- 犹存:仍然保留。
- 诸弟子:许多学生。
- 隔幔亦知怜雪立,为感缝衣执馈,心丧无间老门生:
- 隔幔:隔着帷幕。
- 怜雪立:形容对雪中行走的学生心生怜悯。
- 为感:因为感到。
- 缝衣执馈:拿着针线缝衣服,给予馈赠。
- 心丧:内心悲痛。
- 无间:没有间断,指非常深刻。
译文:
在讲学的地方我长久地感到遗憾,常常引用注释进行批注,我手迹还留在众多学生手中;
隔着帷幕我也知晓那些因雪中的行走而感到怜悯的学生,为他们感到伤感并亲手缝制衣物提供馈赠,心中对他们的思念如影随形,没有间断。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们互动的深厚感情。通过回忆自己在讲学之地的种种经历,诗人展现了自己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责任感。他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这种关怀体现在他对学生们的细心指导、耐心批注以及亲自动手做衣食等小动作上,这些举动都体现了他对学生深深的爱和尊重。
诗人也表达了对学生们的深深怀念和哀伤。他通过“心丧无间”来形容自己对学生们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是深刻的、无法割舍的,如同影子般始终跟随。这种情感反映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也是对教师职业精神的高尚体现。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教师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