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本累世通家,记窥绛帐馀闲,把酒谈心,屡倩行沽邀夜月;
有子负一乡重望,亲见青囊妙术,苏枯肉骨,也应含笑入泉台。
注释:
挽郭振清联:《全唐文》作《挽郭令尹》。郭振,字子和,唐代诗人。
与君本累世通家:你与我是世代的好友。
记窥绛帐馀闲:记得在您读书的时候,我常常在一旁偷看,那时候你们是多么的闲适啊。
把酒谈心:拿着酒,聊着天。
屡倩行沽邀夜月:多次邀请卖酒的人来一起赏月。
有子负一乡重望:你的子女很有名望,为家乡人所尊敬。
亲见青囊妙术:亲自见证了你医术高超,可以救人于危难之中。
苏枯肉骨:使枯瘦的肉体恢复活力。
也应含笑入泉台:你含笑地进入天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郭令尹的悼念之作。郭令尹,即郭子和,是唐代著名的文人、诗人。他在年轻时就以文学才华闻名,曾得到当时的宰相李林甫的赏识,并得以进入朝廷,成为翰林学士。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原因,他被排挤出朝廷,回到故乡过着隐居的生活。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回忆与郭令尹的交往,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句“与君本累世通家”,诗人开篇点明与郭令尹的深厚友情。他们不仅是同僚,还是知己,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纽带。这种友谊不仅仅是基于个人的喜好,更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之上的。第二句“记窥绛帐馀闲”,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郭令尹家中偷看他读书的情景。那个时候,大家都很放松,没有太多的压力,只有书声琅琅,伴随着月光下的身影,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第三句“把酒谈心”,诗人继续描述两人在一起饮酒畅谈的美好时光。那时的他们,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彼此间的真诚相待,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他们让路。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描绘了郭令尹医术的高超以及他对百姓的关爱。第四句“有子负一乡重望”,诗人提到郭令尹的子女也具有很高的声望。这意味着郭家的后代继承了家族的传统美德和才识,成为了乡里人们尊敬的对象。第五句“亲见青囊妙术”,诗人进一步强调了郭令尹医术的高超,他能够治愈许多疑难杂症,让人们重新获得健康的生命。这不仅是对郭令尹个人能力的赞赏,也是对当时社会医疗状况的一种反映,揭示了民间疾苦与医者的崇高使命之间的矛盾。
尾句“也应含笑入泉台”,诗人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郭令尹的怀念之情。他微笑着走进自己的天堂,享受着永恒的安宁和幸福。这不仅是对郭令尹一生的肯定,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传达了一种超越生死的精神境界,让人在缅怀的同时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祥和。
这首诗通过对昔日情谊的回忆和对郭令尹生平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这位贤人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诗中的哲理思考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对生死、名利等人生议题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