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政倦。
无逸图先换。
颁到秋来羽扇,无多日、贤臣窜。
戚畹。
更相煽。
羯奴先兆乱。
河北河南皆叛,何须责、哥舒翰。
霜天晓角其一 读天宝遗事
玄宗开元年间政治厌倦。
无逸图先已换了样子。
到秋天来羽扇的,没有多少日子,贤臣就被流放。
戚畹。
更相煽惑。
羯奴的先兆乱起。
河北、河南都反叛了,何必责备哥舒翰?
开元政倦。
无逸图先换。
颁到秋来羽扇,无多日、贤臣窜。
戚畹。
更相煽。
羯奴先兆乱。
河北河南皆叛,何须责、哥舒翰。
霜天晓角其一 读天宝遗事
玄宗开元年间政治厌倦。
无逸图先已换了样子。
到秋天来羽扇的,没有多少日子,贤臣就被流放。
戚畹。
更相煽惑。
羯奴的先兆乱起。
河北、河南都反叛了,何必责备哥舒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思想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中给出的关键词的提示词的含义来判断正误。同时,赏析一定要结合诗句进行,要抓住关键词,切不可脱离诗作本身,要抓住关键词展开联想,展开想象。注意不要只答字面意思。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青牛老子庙”,指的是青牛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破晓”要求考生对整首诗进行赏析,然后分析诗句的内容,最后点明诗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等。本题的关键是把握诗意和思想主旨,在此基础上分析手法及效果。 第一联“破晓帘前望,园荒绿欲齐”,写诗人清晨起来在窗前看到园子里草木繁茂。“园荒”是说花园荒芜,而“绿欲齐”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联“春知来路阔
【注释】 巴里坤:唐代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一带。 公孙瓒(yuàn):东汉末年著名将领。 临岐(qí):临别。 潸然:流泪貌。先德:指前人的德行、功业。殊乡:远方,异乡。 穹庐(qióng lú):古代蒙古族人的毡帐。 牧泽羊:放牧羊群,泛指农耕。 荒寒:荒凉寒冷。一瓯(ōu)雪:一杯雪。一瓯为量词,用于酒类。 奠(diàn):祭奠,祭礼。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乡时的除夕夜所作
【注释】 圭峰山:即庐山。 太华三峰外:庐山在五老峰以外。太华三峰是庐山的三大主峰,因而得名。 兹峰亦削成:此峰也是削成而立。兹指这,此峰也。 空青无雾障:天空中没有云雾的障碍。 奇秀与云争:奇特的秀丽景色和云朵竞争。 直柏当胸出:笔直的柏树长在胸前。 初阳贴掌生:初升的太阳照在手上。 此江清到底:这里的江水清澈到底。 照影亦分明:倒影也清楚分明。 赏析: 首联“太华三峰外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句:频悲寒序促,那复值兹晨。 译文:频频感叹寒冬的急促,哪还能再逢今日早晨。 - 关键词注释: - 寒序:指寒冷的季节。 - 那复:怎么能够。 - 兹晨:这个早晨。 - 值:遇到。 - 踟蹰:徘徊不前。 - 赏析:诗人在立春时节感慨时光飞逝,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即将到来。但他却感到时间过得太快,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只能在原地徘徊,无法向前迈进。 第2句:人意怜迟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园居》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 十里巢营树,春深客到初。 上楼人影瘦,灭烛雨声疏。 隔岁书犹读,齐年发共梳。 庾郎贫正甚,同此食园蔬。 ``` 译文: 在郊外的别墅里,有十里远的树林,春天来临时,客人刚到。 楼上的人影显得消瘦,雨声也显得稀疏了。 虽然过了一年,但是书信依然在阅读,头发也一起梳理。 庾亮的生活很贫困,我们却和这样的人一样,一起享用园里的蔬菜。
【注释】: 1. 初三花发槛:指农历三月初三,花发满院。 2. 初五月窥门:指农历五月,门帘微开。 3. 楼小难藏影:指高楼小楼,难以隐藏身影。 4. 帘重不隔魂:指帘子重重,但无法阻隔灵魂。 5. 蛛丝黏镜湿:蜘蛛丝粘在镜子上,镜子变得湿润。 6. 鼠泪滴灯昏:老鼠泪滴在灯上,使灯昏黄。 7. 笛忆参差响:笛声悠扬,仿佛回忆中的杂音。 8. 书摩宛转痕:书页摩挲,留下曲折的痕迹。 【赏析】:
晓色入深港,停桡问古原。 人稀杨柳密,村僻鹳鹅喧。 不雨思祈社,无年学灌园。 朝歌尔何意,隐隐度崇垣。 注释: - 晓色入深港:早晨的阳光照进深深的港口,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停桡:在河边停下船桨。 - 古原:古老的田野、原野,指代诗人所在地的地方。 - 人稀:人口稀少。 - 杨柳密:柳树茂密,形容春天的景象。 - 村僻:村庄偏僻,远离喧嚣。 - 鹳鹅喧:鹳和鹅在湖面上嬉戏的声音。 -
重来携幼弟,此别念衰亲。 山果纷相赠,溪茶采尚新。 封书因问叔,劝食尚依人。 倘复移家返,应知未厌贫。 注释: 1. 重来携幼弟:再次回来时带上了小弟。 2. 山果纷相赠:山上的果实纷纷赠送给我们。 3. 溪茶采尚新:采集的溪边茶叶还很新鲜。 4. 封书因问叔:通过信封向叔叔打听情况。 5. 劝食尚依人:劝说弟弟吃些食物,仍然依赖别人。 6. 倘复移家返:如若再次搬迁回家。 7. 应知未厌贫
注释: 1. 白首吾宗叔:我年老的叔父。白首指老年,吾宗指我的家族。叔父是家中辈分较高的人,故称。 2. 黄眉入室姑:黄色眉毛的人,即妻子。入室姑指妻子。 3. 未嫌新礼简:不觉得礼节过于繁琐。新礼指新婚时的新礼节,简指简约、简单。 4. 记取旧名呼:记得以前如何称呼她。 5. 历寝书留几:在卧室里留下了书。历寝指卧室,书指书籍。 6. 开筵酒在壶:打开酒壶准备喝酒。开筵指宴饮
霜天晓角 遗镜 流尘久入,点点残脂湿。 莺影至今犹在,凭香露,掩馀泣。 独立花半执。 月中追不及。 蟾兔料应相伴,桂树下,敛裙褶。 注释: 1. 流尘久入,点点残脂湿。:流尘指时间久远,点点残脂湿形容泪痕斑斑。 2. 莺影至今犹在,凭香露,掩馀泣。:莺影指的是春天的景色,香露是指香气,掩余泣是遮掩自己的泪水。 3. 独立花半执。:独立指的是独自站立,花半执可能是指手拿花。 4. 月中追不及。
霜天晓角 其二 此情良苦。 况复潇潇雨。 长夜苦寒难睡,虫唧唧、似儿女。 岁去穷不去。 埋忧那有处。 白首不堪家累,无计甚、向谁语。 注释: 1. 霜天晓角:词牌名,这是一首《惜春》的别调。 2. 此情良苦:我的心情非常苦闷。 3. 况复潇潇雨:更何况还有潇潇细雨。 4. 长夜苦寒难睡:漫长的冬夜寒冷难眠。 5. 虫唧唧:蟋蟀的鸣叫声。 6. 岁去穷不去:岁月一年又一年地流逝,而自己却越来越贫穷
翠楼明月。 这是首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月光如洗,洒满整个天空。 此夕应如雪。 这句诗承接上句的美景,诗人想象此时的夜晚如同飘落的雪花一般美丽而宁静。 三两玉人相倚,香露沁、湿云屧。 这句诗描绘了三个女子相互依偎的情景,她们在月光下静静地站着,周围弥漫着淡淡的香气,仿佛被露水打湿的云朵。 一叠还一叠,瑶琴弹不辍。 这句诗描述了她们手中拿着瑶琴,弹奏出悠扬的旋律,声音连绵不绝。
霜天晓角 其一 镜中人老。 镜外人难好。 阶下紫兰红蕙,须教变,长生草。 注释:在镜子中看到自己老了,但在镜子外别人看不到自己的真实年龄,因为衰老的人看起来仍然年轻。阶下有紫兰和红蕙,需要把它们变成长生草。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镜内外的不同。诗人通过对镜中人的观察,引出了对长生草的向往。这种对比和反差使得诗歌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霜天晓角 其二 蝶香多在粉
【注释】榆荚:榆树的叶子。 【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诗,以飞絮飘零来暗喻女子愁怨之深重。首句写榆荚飞落,次句写柳絮连缀,都暗示了春天将过。第三句是“欲买旧愁新恨”,意思是说,想用这飘飞的花叶来换去自己心头的忧愁和怨恨;第四句是“频移步、风前拾”,意思是说,为了摆脱这些飘飞的榆荚,她不得不频频走动,在春风中捡起它们。第五句写捡来的榆荚贴到眉上,惹得双双蝴蝶飞来。最后两句写桃花杏花虽然艳丽如胭脂
【注释】 绝决:断绝。 省许多周折:免去了许多烦琐的手续。 此际此情悲咽:此刻的这番情景令人悲痛欲绝。 千种:极多的意思。 看长亭飞雪,一声声欲别:看着长亭上空飘落的雪花,听到车夫在催促出发的声音。 玉骢嘶(si)急:骏马因受惊乱叫。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词。上片写离筵之悲。下片写别时景象。前两句点出题意,“绝”字有两重含义,一指与情人永诀,二指免除了离别时的繁琐手续。第三、四句写别时情景
注释: 霜天晓角 早秋放鹤洲池上作 青桐树垂挂着乳白色的果实。 容易凝结成珠露,随风飘落,增添了几点豆花雨。 帘户剪灯,剪烛夜话,虫声在草中飞不去。 喜欢水亭的香气,那是荷叶、荷花最多的地方。 译文: 青桐树上挂满了像奶一样的果实,容易凝结成露珠,随着秋风飘落,洒下几点豆花雨。 剪烛夜谈,听那草中的虫子飞来飞去,无法驱散。 我喜欢水亭的香气,那里是荷叶和荷花生长最多的地方。 赏析:
霜天晓角 雪后夜登爱山台 孤台雪霁,雪月光相泥。 把似大罗天阙,天上全无地。 此时双鹤泪,弄花梅吐气。 明日头衔须换,直写水晶宫吏。 注释: - 霜天晓角:一种词牌名。 - 雪后夜登:在雪后的夜晚登上爱山台。 - 孤台雪霁:指爱山台上的雪已化去,显得格外清冷孤寂。 - 雪月光相泥:形容月光与雪光交织在一起,映照出一片洁白如玉的世界。 - 把似大罗天阙:形容爱山台如同一座巨大的宫殿,高耸入云。
霜天晓角是宋代词牌名,此词为作者在元宵节时所作。词中描绘了一幅月夜赏梅图,通过描写梅花与月色相互映衬的景象来表达词人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窗扇文纱——窗户上的纸帘上绘有花纹 正沉沉月斜——月光正渐渐斜下 漾过一边清影,是雪点——月光洒过一边,形成清亮的倒影(影子),仿佛是雪花点点 是梅花——这里的梅花指的是窗边盛开的梅花 流霞人醉些——像晚霞一样美丽的人陶醉其中
【译文】 我魂牵梦萦,频频惊醒,有谁在唤,让我回到人间?我暂且寂寞地独守孤灯。我独自凄清,泪湿枕棱。请问那归人,可也像这般情深? 【赏析】 《霜天晓角·寒食》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写女子思念远行的丈夫,下片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期待。全词通过“寒食”、“清明”两个节日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以寒食、清明为背景,描写了一对夫妻因战乱而分离后
【注释】 1. 霜天晓角:即《霜天晓角·赏牡丹》。 2. 河湟使典:指张九龄为河东节度使时,曾派李宓到河湟(今青海、甘肃一带)去处理事务。 3. 宰相居然忝:意谓身为宰相的竟有辱没朝廷的,这是指李林甫。 4. 天子更思康辩:意思是说,皇上更加思念能言善辩的人。这里的“康辩”是指张九龄。 5. 传箭:指张九龄被贬岭南时,有人向皇上进谗言,诬陷张九龄在岭南不守法度,皇帝派人去查实,但没有得到证据。
诗句原文: 犹记石桥桥畔路,死生离别匆匆。绿波摇月去如风。唾痕都作血,岸柳不曾红。留得一行临别语,几生重得相逢。夜台没个寄书鸿。廿年如梦过,来听渡头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犹记石桥桥畔路:回忆起石桥边上的路,暗示了诗人曾经经过的地方或经历过的事情。 - 死生离别匆匆: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无常,生死离别的匆忙和短暂。 - 绿波摇月去如风:形容月光在水面上的摇曳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中秋之夜,由葛仙桥步月归家途中所作。 译文: 中秋的秋阴让我心情减了许多,刚睡下却高兴于新晴。 红墙千尺,满地月光生辉。 水面明亮灯笼昏暗,隐约可见卷帘的声音。 溪口寂寥,寻找渡口少酒,徒然多分了飘零之痛。 柳丝笑客眼尚青,好天凉夜只剩一人行走。 赏析: 首句“十月秋阴情绪减”,直接点明了时间、天气和情绪,让人立刻联想到中秋节的氛围。接下来
诗句释义 1 绿鬓还如旧:描述人物的发色(绿色)和头发(鬓发)依然保持原有的状态,如同过去一样。 2. 又依然、长堤风细,碧空云皱:描绘了长堤上的景色,微风轻拂、天空中的云层因微风而呈现出皱褶。 3. 草草柴门元夜到:形容夜晚的到来,匆忙地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或活动。 4. 催送断肠时候:暗示某种情感即将到来,使人感觉悲伤。 5. 幸浊酒、数杯还彀:庆幸能喝上几杯酒来慰藉自己。 6.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抱处恍如无” - 注释: 抱着她时感觉仿佛不存在,形容非常亲密而自然的状态。 - 赏析: 这句表达出两人之间的亲密和无拘束的感觉,如同彼此的存在感几乎消失。 2. “柰小语心尤怯” - 注释: 无奈轻声细语时内心尤其害怕。 - 赏析: “柰”字用在这里表达了一种矛盾心理,即对某种亲近行为感到害羞或不安,但又不得不去做。 3. “梦里有谁知觉,红上双双颊” - 注释
点绛唇是宋代词人姜夔的词作。此词为作者在杭州任职时所作,写其与友人离别的情景。上片写送别,下片写留别之情。全词以“瘦”字贯穿,抒发了作者因离愁而消瘦的伤感之情。 ```plaintext 传粉摊书(我) 砚旁小匣先安镜 砚边小匣放镜子(映照自己) 梅花同命(我) 梅花与我命运相同(共患难) 瘦到年时影 一年来我日渐消瘦(形容消瘦) 小别生疏,问语都愁应 分别后见面变得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