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向校官称弟子,春秋祀屡追陪。
仲丁六十又三回。
旧题名已暗,亲为拂尘埃。
寻遍讲堂兼学舍,两株列柏谁栽。
尊经高阁暂时开。
青衫皆后进,紫燕亦新来。
【注释】
- 六一:指作者的号。
- 校官:国子监教官。
- 仲丁:孔子弟子仲弓名子桑,字伯牙、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者。
- 旧题名:指孔子所立的碑石上的题名。
- 亲为拂尘埃:指亲自清理打扫灰尘。
- 两株列柏:指孔子庙内的两座祠堂。
- 尊经:指《易》、《书》、《诗》三部儒家经典。
- 青衫:古代读书人穿青色衣袍,故称读书人。
- 紫燕:指燕子。
【赏析】
这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首句“临江仙”点明写作背景和时序,次句“六月二十日诣学宫观诸生释菜并豋尊经阁远望”,是说某年六月二十日(按宋时六月无三十日),作者来到学宫观看学生祭祀孔子,登至尊经阁远望。第三句“忆向校官称弟子”,回忆起以前曾在国子监做官时,也曾被称为孔子的学生;“春秋祀屡追陪”,说明作者在担任国子监祭酒期间,曾多次参与祭祀孔子的活动。“仲丁六十又三回”,是说孔子去世后六十三年又三周年的时候,即公元1127年,作者来此凭吊。第四句“旧题名已暗,亲为拂尘埃”,说孔子墓前的牌位已经模糊不清了,自己亲自把它擦得一尘不染。第五句“寻遍讲堂兼学舍”,“讲堂”是指孔子讲学的地方,“学舍”是指孔子的讲学堂。“两株列柏谁栽?”是说孔子庙内两棵古柏树是谁栽种的呢?第六句“尊经高阁暂时开”,说的是孔子讲学处的高阁暂时开放了;第七句“青衫皆后进”,是说孔子庙中所有的学生都已经毕业,都穿上了青衫;最后两句“紫燕亦新来”,是说紫燕也来到这里筑巢了。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孔子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是作者在公元1127年六月二十日来祭拜孔子而作,是一篇记事抒情之作。全诗紧扣“祭礼”这一中心事件,从时间、地点到人物、情节,都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层层展开,环环相扣,使读者如身历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