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已觉无情绪,放了风筝。
过了清明。
总向闲门冷巷行。
何时约略三春梦,多比流萤。
少比疏星。
春睡瞢腾白昼醒。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采桑子·别来已觉无情绪》。下面是诗句和译文的对应注释:

1. 【别来已觉无情绪,】

  • 注释: 自从离别以来,已经感到情绪低落,没有兴致。
  • 赏析: 这个开头表达了诗人因为离别而感到的情绪失落和心情沉闷。

2. 【放了风筝。】

  • 注释: 放飞了风筝。
  • 赏析: 这句诗可能是在描述一个场景,即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诗人可能放飞了一个风筝。

3. 【过了清明。】

  • 注释: 清明节过后。
  • 赏析: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春天举行。这里提到“过了清明”可能意味着时间已经过去了,春天即将结束。

4. 【总向闲门冷巷行。】

  • 注释: 总是在闲散的门庭和冷清的小巷中行走。
  • 赏析: 这个短语传达了一种孤独、寂寞或者忧郁的情绪。诗人可能经常在这样的地方漫步,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5. 【何时约略三春梦,】

  • 注释: 何时我们能再次梦见那三春的美好时光。
  • 赏析: 这里的“三春梦”指的是春天的美好回忆或梦境。诗人可能在思考何时能够重温这些美好的记忆。

6. 【多比流萤。】

  • 注释: 与流萤相比。
  • 赏析: 流萤是指夜晚天空中飞行的萤火虫,常用来比喻微弱的光芒或短暂的美好。诗人可能在这里用流萤来形容她对美好事物的记忆不如现实中的萤火虫那么明亮持久。

7. 【少比疏星。】

  • 注释: 与疏星相比。
  • 赏析: “疏星”通常指稀疏的星星,这里可能用来比喻那些短暂且不引人注目的事物。诗人可能在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表达出对自己生活中一些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

8. 【春睡瞢腾白昼醒。】

  • 注释: 春天的睡眠沉重而难以唤醒,直至白昼才醒来。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里人们的困倦和懒洋洋的状态。春天本应该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在这里却给人一种慵懒、昏昏欲睡的感觉,这可能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感受或是对某种生活状态的描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