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
傍槛,依檐。
防客见,避花嫌。
平铺湘簟,斜搭吴襜。
额飘风细细,钩映月纤纤。
更无人处垂地,但有香时透奁。
试问阴阴芳树底,后堂玉笛是谁拈。

【注释】

帘:指屏风。

防客见、避花嫌:防止客人看到屏风上的字迹,又担心屏风上会落花。

湘簟:湘妃竹的席子,一种竹制凉席。

吴襜(chān):吴地的夏布,一种丝织品。

额飘风细细,钩映月纤纤:风轻轻摇曳窗帘,月光在钩上闪闪烁烁。

但有香时透奁(lián):只有香气时才会透过盒子散发出来。奁,盛物的盒子。

试问阴阴芳树底,后堂玉笛是谁拈(niān):试着问那幽静之处的芳树上,是谁吹起的玉笛。

【赏析】

这首词是拟李商隐《赠郑谠处士》的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咏物寄情,以写帘子的风雨飘摇和明月下的垂帘之状,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词用典贴切,构思精巧,语言清丽,含蓄深沉,是一篇咏物佳作。

上片首句起兴,写“帘”字所生发出来的联想。“傍槛”,即倚着栏杆。“依檐”,即挨着屋檐。这是写景,而景中有人,有人则必为主人。“防客见”,是怕客人看见自己写的字;“避花嫌”,是怕花儿落在自己的字上,都是怕惹人注目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屏风上的字儿写得再好,也难免要被人注意。所以,它得靠墙靠着,免得人来观看;还得挨着屋檐边站,免得花落到字上去。这样看来,屏风上的字儿,似乎有些不自在了。

下片换头三句,是写屏风上的字儿。“平铺湘簟”,“斜搭吴襜”,既写出了字儿的布局之美,又表现出作者观察入微的功力。这里,“湘簟”、“吴襜”都是名贵的丝织品,用以形容“帘”,更显得高雅华美。“额飘风细细”,“钩映月纤纤”,则是从侧面烘托出字儿的飘逸俊逸,如风中的轻纱,如空中的明月,使人看了不禁神往。这三句话,不仅把字儿写得活灵活现,而且使整个屏风都活了起来。

结末两句写屏风之上,只有香气四溢,才令人心醉神怡。“试问阴阴芳树底”,是想象屏风背后芳树之下,有人在弹奏玉笛。这种写法很新颖,也很别致。因为屏风上没有字儿,也没有人,哪来的琴声?然而屏风上却飘荡着阵阵芬芳,分明是有人在弹琴啊!这样一问一答之间,就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在幽静的庭院里,一位美丽的女子正轻轻地吹奏着玉笛,那优美的音调,随着袅袅的香烟飘荡在空中……

【译文】

屏风上写着一个“帘”字,

靠在栏杆,紧挨着屋檐。

为了防止客人看见,避开花朵,

平铺湘妃竹席子,斜搭吴地夏布巾。

风吹过,额角上飘动着细碎的风声,

月光映照下,钩子上闪映着纤纤细影。

没有人的时候它垂下身子,

只有香气弥漫的时候,才透过盒盖散发出来。

试着问那幽静之处的芳树上,

后堂是谁吹响了玉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