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二顷,只躬耕、少个南阳名士。
怅望杏花烟雨候,乡梦牵人何已。
才著朝衫,便思初服,前辈多如此。
先生归也,买山计正难耳。
趁好碌碡村边,桔槔园外,长一支春水。
还我绿蓑青箬笠,重向溪南小市。
十角吴牛,千头楚橘,早办收身地。
笑陶元亮,昨非始觉今是。
【注释】
百字令:词牌名,双调一百零二字。
竹垞:作者的号。
次卷:指《归耕图》的第二卷。
中原韵:指宋代诗人黄庭坚的《鹧鸪天·坐上莫拍我肩膀》。
良田:肥沃的土地。
躬耕:亲自耕种。
南阳:地名,今河南方城。
怅望杏花烟雨:形容思念家乡的景色。
乡梦牵人何已:故乡的梦境一直牵动着人的心。
朝衫:早晨穿的衣服。
初服:夏天穿的衣服。
前辈:旧时同辈或地位较高的人。
先生:对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的尊称。
买山计:隐居的打算。
碌碡:一种农具,形状像圆石。
桔槔:古代灌溉用的机械。
春水:春天的水。
绿蓑青箬笠:用绿草和青色的竹皮做的帽子和斗笠。
溪南小市:靠近溪水的集市。
十角吴牛:比喻生活困乏。
楚橘:楚国出产的橘子。
陶元亮:陶渊明。
昨非:过去的错误。
是:正确。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词的上阕以“归耕”为题材,下阕以“隐逸”为题意,通过描写自己隐居生活的愿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自己渴望隐居的心情。
全词以“归耕”为题,抒发了作者渴望隐居田园的愿望。开篇即点明主旨,“良田二顷”,只躬耕,少个南阳名士。这句表明自己隐居的决心。“怅望杏花烟雨候,乡梦牵人何已。”这两句描绘的是作者在杏花飘香、烟雾弥漫的春天里盼望家乡的情景,但乡愁却难以排解,一直牵绊着他的心。
“才著朝衫,便思初服,前辈多如此。”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前辈们的敬仰之情,他们总是能早早地退隐,而自己却迟迟不能实现。这既是对自己现状的自我反省,也是对于隐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揭示。
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先生归也,买山计正难耳。”作者希望像先生那样归隐山林,但是购买山产的计划却很难实现。这里既反映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现了他对当前困境的无奈。
下阕主要描写了作者隐居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头两句“趁好碌碡村边,桔槔园外,长一支春水。”描绘了作者在田园中忙碌的景象,他正在用碌碡碾碎谷物,并用桔槔灌溉园中的植物。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勤劳朴实的性格和对农耕生活的热爱。
“还我绿蓑青箬笠,重向溪南小市。”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回归。他脱下了华丽的衣冠,穿上了绿色的蓑衣,戴上青色的斗笠,重新回到溪南的小市集上。这里的市集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是作者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地方。
结尾两句“十角吴牛,千头楚橘,早办收身地。”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隐居的决心。他不再追求富贵荣华,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朴素的生活。这里既有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也有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通过描绘作者隐居生活的场景和心境,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词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