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瓦盆兼客土,雅称茅舍疏篱。
山人衣白,老伴爱结黄衣。
旧径三三分好种,新头一一摘繁枝。
喜开时。
花如人澹,蟹比鱼肥。
莫怨芳期摇荡,有南山到眼,不负陶诗。
结塔开屏,晚景争恋斜晖。
邻翁旧来好事,记帽底、满头曾插归。
归来好,问餐英幽味,醉醒谁知。
【解析】
“新雁过妆楼”是第一句,意思是新雁飞过妆楼的景致。“赋菊用王田旧韵”是第二句,意思是赋菊花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的韵脚。“留取瓦盆兼客土”“雅称茅舍疏篱”两句是第三四句,意思是保留瓦盆来盛放客土,雅称茅舍疏篱。“山人衣白,老伴爱结黄衣”两句是第五六句,意思是山野之人穿着白衣服,老伴喜欢穿黄衣服。“旧径三三分好种,新头一一摘繁枝”两句是第七八句,意思是旧路分出三分之一可以种花,新枝剪掉一部分可以摘花。“喜开时。花如人澹,蟹比鱼肥”两句是第九十句,意思是喜欢盛开的时候,花儿如人淡泊名利,螃蟹比鱼肥美。“莫怨芳期摇荡,有南山到眼,不负陶诗”两句是第十一二句,意思是不要埋怨花开得飘摇不定,有南山美景在眼中,不能辜负陶渊明的田园诗。“结塔开屏,晚景争恋斜晖”两句是第十三四句,意思是建亭子开屏风,夕阳美景争相依恋着斜阳。“邻翁旧来好事,记帽底、满头曾插归”两句是第十七八句,意思是邻翁以前就喜欢好事,曾经记得帽子顶上插满了回家时的菊花。“归来好,问餐英幽味,醉醒谁知”两句是第十九十句,意思是归来好啊!问那些采摘了菊花的人们,谁能够知道它们幽静的味道?醉醒之间又有何人知晓呢?最后一句是尾句,意思是醉醒之间又有谁知道。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小词。作者写菊时,从不同角度描写,既表现了菊花的特点,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上片写菊花。首句说新雁过妆楼,点出题旨,即菊花。接着写菊花的形态:用瓦盆装菊,显得高雅;以茅舍、疏篱为衬,显得朴素。下三句写菊花的种植和采摘,既表明了菊花与主人的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同时暗示了菊花与作者生活的密切关系。
下片写菊花的风神。开头两句写菊花的色泽。中间两联写菊花的姿态。“山人衣白,老伴爱结黄衣”,写山人、老伴喜爱黄色的菊花。这两句既写出了菊花的黄色,也表现出了主人的性格和情趣。“旧径三三分好种,新头一一摘繁枝”,写菊花的生长过程。“旧径”、“新头”分别指前人留下的道路和新生枝条,既写出了菊花的生长过程,也表明了作者对菊花生长的关心和爱护。后两联写菊花的风神。“喜开时。花如人澹,蟹比鱼肥”两句,写菊花开放时的情景:花儿像人一样淡泊名利,螃蟹比鱼还要肥大鲜美。“莫怨芳期摇荡,有南山到眼,不负陶诗”两句,写菊花开放时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陶渊明的崇敬。“结塔开屏,晚景争恋斜晖”两句,写菊花开放时的美丽景色。“结塔”、“开屏”、“竞恋”都是描写菊花的动态,形象生动活泼。“邻翁旧来好事,记帽底、满头曾插归”两句,写邻居老翁过去经常做好事,他帽子上常插满了菊花。最后两句写自己对菊花的喜爱:我回来啊!你问我采摘菊花时的感受,谁能知道我那清醇的幽香?“醉醒之间又有谁知”一句,既表明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也流露出一种无奈的心情。
全词语言朴实自然,不假修饰雕琢,将菊花的风神表现得惟妙惟肖,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