绀殿雕轩,千人石、夜深曾记同游。
一天皓月,和烟罨住长洲。
谁奏定风波一曲,玉簪轻卸节秦讴。
蘸霜毫,题名偏向,青粉墙头。
重来莓苔蚀遍,更风吹雨打,往事都休。
回廊坼尽,数行难觅银钩。
池边重窥绝壑,只老树、斜眠压酒楼。
回船好,趁笛声未紧,归伴沙鸥。
这首诗是宋朝词人赵长卿的《临江仙·新雁过妆楼 虎邱感旧》。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新雁过妆楼 虎邱感旧
绀殿雕轩,千人石、夜深曾记同游。
一天皓月,和烟罨住长洲。
谁奏定风波一曲,玉簪轻卸节秦讴。
蘸霜毫,题名偏向,青粉墙头。
重来莓苔蚀遍,更风吹雨打,往事都休。
回廊坼尽,数行难觅银钩。
池边重窥绝壑,只老树、斜眠压酒楼。
回船好,趁笛声未紧,归伴沙鸥。
【注释】
绀殿雕轩:指华丽的宫殿。绀色为深青色,雕饰有花纹。
千人石:石头上刻着千字文。
皓月:明亮的月亮。
玉簪轻卸节秦讴:用玉簪轻轻卸下古代歌曲中的节拍和音调。
蘸霜毫:用沾满寒霜的笔触书写。
青粉墙头:红色的墙壁。
重来:再次来到。莓苔:一种绿色的植物,覆盖在地面上。
风:这里指风吹动的草木。
银钩:形容文字优美如银钩。
绝壑:深深的山谷。
回廊:曲折的长廊。
沙鸥:沙滩上的海鸥。
【赏析】
此词以“新雁”起兴,点明季节,并引出了词人对虎墩山的怀念之情。虎丘是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市西北郊5公里处。虎丘山上有虎丘塔、云岩寺、剑门等古迹遗址,其中虎丘塔最为著名。词中“绀殿雕轩”、“千人石”,描绘出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以及一个镌刻着“千”字文的巨大石碑。这些景物都与虎丘有关,因此词中“夜深曾记同游”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虎丘的美好记忆,也暗含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一天皓月,和烟罨住长洲。”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色。皓月当空,月光洒在大地上,与烟雾相交织,将长洲岛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这一景象既美丽又神秘,令人陶醉不已。
“谁奏定风波一曲,玉簪轻卸节秦讴。”两句则是回忆昔日在虎丘时的情景。那时,作者曾听到一位女子弹奏一曲定风波之歌,歌声清脆悦耳,如同玉簪轻卸节秦讴一般。这里的“玉簪”一词,既指女子的发簪,也暗示了女子的美貌;而“轻卸”则表示歌声轻柔悠扬。这两句词既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又展现了当时虎丘的繁华与热闹。
接下来的“蘸霜毫,题名偏向,青粉墙头。”三句则描写了词人自己挥毫泼墨的情景。他用寒霜染墨的笔触书写下自己的诗句,并将诗句题写在青粉墙上。这里的“霜毫”一词,既指寒霜染过的笔尖,也暗喻了词人的坚韧不屈;而“题名”则表示他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墙上。这几句词既展示了词人的艺术才华,又表达了他对虎丘的热爱之情。
“重来莓苔蚀遍,更风吹雨打,往事都休。”这三句则是对虎丘的描写和感慨。经过风雨的侵蚀,虎丘的植被已经变得苍老而荒凉,昔日的美丽早已不复存在。然而,尽管往事都已过去,但词人依然心系虎丘,希望能够再次回到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这里的“莓苔”一词,既指生长在岩石缝隙中的植物,也暗示了岁月的变迁;而“更风吹雨打”则形象地描绘了虎丘经受风雨洗礼的场景。
“回廊坼尽,数行难觅银钩。”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虎丘的残破景象。曾经宏伟的长廊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几行难以辨认的文字痕迹。这里的“银钩”一词,既指书法中的钩形笔画,也暗喻了虎丘往日的辉煌。这两句词既表达了词人对虎丘残破现状的惋惜之情,又展现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池边重窥绝壑,只老树、斜眠压酒楼。”这三句则是对虎丘周围环境的描写和感慨。站在池边,词人再次看到了那片曾经令他神往的绝壑之地。只见一棵棵古老的树木横卧在酒楼之上,它们似乎在诉说着往日的故事。这里的“老树”一词,既指那些历经沧桑的树木,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斜眠压酒楼”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老树横卧于酒楼之上的景象。这几句词既展现了虎丘周围的自然景观,又表达了词人对于历史变迁和岁月沧桑的感慨之情。
趁笛声未紧,归伴沙鸥。”最后两句则是词人对自己归程的描写和期待。趁着笛声还未响起,词人打算乘船回家,而他的陪伴者将是一群自由自在的沙鸥。这里的“沙鸥”一词,既指那些飞翔在天空的鸟儿,也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两句词既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展现了他对自由的追求。整首词通过描绘虎丘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以及词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同时,词中也蕴含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珍惜,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