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过黄昏,梧桐院、著些疏雨微云。
暗中征雁,渐语近水边村。
小阁灯昏人独自,听吟蛩绕遍墙根。
者情怀,怕逢明月,懒更开门。
当年望牛女处,只燕楼霜影,凤蜡啼痕。
不饶人睡,芦被纸帐无温。
便能梦归故国,怕红蓼,丹枫也断魂。
腰围减,待五更声尽,能留几分。
【注释】
雁:大雁。妆楼:华丽的楼房,这里指女子的住所。
者情怀:这番情怀,指作者对征人思念的感情。
燕楼霜影:燕子飞过霜白色的楼宇。
芦被纸帐:芦竹编成的被子,纸糊的床。
红蓼:蓼草,又称荭草、荭花等,多年生草本植物。
【译文】
黄昏以后,雨打梧桐,院中飘着几丝细雨和薄云。
暗处飞过的大雁渐渐接近水边的村落。
小阁上灯光昏黄,独自听着秋虫绕墙根叫。
这番情怀,怕遇到明月,懒得再打开门窗。
当年望牛女相会的地方,只见燕子楼的霜白映着影子,凤蜡台的烛泪还留着痕迹。
不愿让人睡去的人很多,芦席被子纸张床铺却无法取暖。
即使能梦回故乡,害怕那红色的蓼花,丹枫也会使人断魂。
腰围减少,等待五更天过去,还能留住多少时光。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闺怨词,通过描绘秋天夜景,表达了思妇对丈夫远行在外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词以景起兴,由景及情,层层深入,情景交融,委婉动人,意境清幽。
开头两句写景。首句写“新雁过妆楼”,“妆楼”,即美丽的女子住处。次句“秋夜”紧承首句,说明是秋天的夜晚。“著些疏雨微云”是说在秋夜里,又下了几滴稀疏的雨,天空飘着几朵薄薄的浮云。“暗中征雁渐语近”四字描写了秋天夜间的景象。“暗中”二字,点出时间是在月黑之夜;“征雁”,即候鸟,这里泛指大雁;“语近”,是说大雁飞得越来越近了;“水边村”,是说大雁飞到了近处的水边村庄。“小阁灯昏人独自”,三句写主人公在闺房中独坐沉思的情景。“小阁”是说小阁楼;“灯昏”是说灯光昏暗;“人独自”,是说只有自己一个人;“听吟蛩绕遍墙根”,是说听到蟋蟀鸣叫声,它不停地在墙上来回地鸣叫着。“吟蛩”,即鸣蛩,即蟋蟀。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夜难眠的原因,表现了她的寂寞和忧愁。
“者情怀”以下六句,写主人公思念远方的丈夫的心情。“者情怀”,即这种感情。“怕逢明月,懒更开门”,是说怕见到明亮的月亮,懒得重新打开门来出去赏月。“当年望牛女处,只燕楼霜影,凤蜡啼痕”,是说当年在望乡台上看到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时,只见燕子楼的霜白映着影子,凤蜡台的烛泪还留着痕迹。这里既写了望见的美丽景色,也暗示出牛郎织女虽隔银河而不能相见的悲剧。“不饶人睡,芦被纸帐无温”,是说没有人能够睡着,因为芦被纸帐都失去了温暖。这里既反映了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她的孤独寂寞之苦,同时也表现了主人公生活的艰难。“便能梦归故国,怕红蓼,丹枫也断魂”,是说虽然可以梦见回到故乡,但害怕看见红蓼、丹枫也会感到伤心难过。这句是说,纵然有回到故乡的念头,但看到红蓼、丹枫就会想起离别之苦,以致伤心断魂。这里既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有对丈夫的思念。“腰围减”,指因思念而消瘦。“能留几分”,即所剩无多的意思。最后二句,写主人公在秋夜里愁闷难耐,只得早早入睡,以求得片刻的安眠。
这首词写得含蓄婉转,曲折有致,充分表现了思妇内心的痛苦和哀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