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
微雨。
做秋声。
纸瓦山窗独明。
芦花夹岸舟乍停。
曾经。
潇潇和雁听。
疏点渐稀檐外竹。
还蔌蔌。
静觉凉生屋。
记明朝。
约登高。
隔宵。
残灯挑复挑。

【注释】

薄暮:黄昏时分。

微雨:细雨。秋天的雨。

做秋声:形成秋天的声音。

纸瓦山窗:纸糊的屋顶,山形的窗户。

芦花夹岸:芦苇花覆盖着河岸。

潇潇和雁听:潇潇洒洒的声音与雁鸣声交织在一起。

疏点渐稀檐外竹:稀疏的雨滴落在屋檐外摇曳的竹子上。

还蔌蔌:依然萧瑟。

静觉凉生屋:静下来感觉屋里有凉意。

记明朝:记得明天。

约登高:约定一起登山。

隔宵:隔夜。

残灯挑复挑:晚上挑灯读书。

【译文】

薄暮时分,秋雨细密如丝,仿佛是秋风在作乐。

纸糊的屋顶上,山形的窗户格外明亮。

芦苇花铺满了河岸,船儿突然停下来。

曾经聆听过潇潇的风声与雁鸣的交响曲。

稀疏的雨滴落满屋檐外的竹子,依旧如此萧瑟。

我静静地感觉到屋内有了凉意。

记得明天,我们相约一起登山。

夜深人静时,挑灯继续我的学习。

【赏析】

这是一首写秋景、抒友情的词,抒发了诗人孤独、凄凉的心情。

上片起首二句描写秋日傍晚,雨打纸窗,雨声淅沥,渲染出秋雨的氛围。“做秋声”三字点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秋夜雨中景色的感受。“纸瓦山窗独明”,用“独明”二字烘托,更显出秋雨之细,秋窗之明。以下几句则描绘了一幅雨后秋江秋苇秋山秋野的图画,使人感受到一种清旷空寂的境界。“芦花夹岸舟乍停”,写出了秋江上的景色;“疏点渐稀檐外竹”,写到了檐外摇曳的竹子,都给人以清新之感,而这种感受正因秋雨而起。最后两句写秋声,“还蔌蔌”三字既形容秋声,又表现了心情之悲凉。“静觉凉生屋”,是说秋雨使室内也变得清凉起来。全上片写景抒情,以景衬情,渲染了秋雨的气氛。

下片写友情。“记明朝”三句,由眼前秋雨想到明日秋日的约会,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怀念;“隔宵”三句,写诗人夜读的情景;末句以挑灯续读收尾,表明作者刻苦攻读的决心。

这首小令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凄冷,富有音乐美,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写景抒情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