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情性。不似杨花飞不定。
端坐窗纱。无闷无愁学绣花。
忽闻春鸟。彩线金针都撇了。
心若游丝。牵惹春风别院飞。

【注释】:

女儿情性。不似杨花飞不定。 女儿的性情,不像那柳絮那样无拘无束地飘荡。

端坐窗纱。无闷无愁学绣花。 端坐在窗纱后面,没有烦恼也没有忧虑,像学着绣花一样。

忽闻春鸟。彩线金针都撇了。 突然听到春鸟的啼叫,就把五彩的丝线和金色的针全扔了。

心若游丝。牵惹春风别院飞。 我的心好像一根游丝,被风轻轻吹拂,在另一个庭院自由飞翔。

【赏析】:

此词写闺中女子的闲情逸致,抒写了她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上片起首两句“女儿情性。不似杨花飞不定”,以“女儿情性”总括全文。“女儿情性”是封建社会女性的代表,也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的象征。作者用“不似杨花”来比喻这位少女的性格特点,杨花随风飘散,没有定根,而这位少女则端坐窗下,安于寂寞的生活,没有一点烦忧,专心学习刺绣,其恬静之态跃然纸上。

过片二句“端坐窗纱。无闷无愁学绣花”,承上片而来,写少女的生活情趣。“端坐”二字,写出她娴静的神态;“无闷无愁”表明她心境的愉悦。“学绣花”三字,写出她的志趣。绣花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需要耐心、细心和巧手。少女专心致志地学习刺绣,表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美德。

换头三句“忽闻春鸟。彩线金针都撇了”,“忽闻春鸟”与“彩线金针”,一为动景;一为静景,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彩线金针都撇了”,是说少女听到春鸟的叫声,把五彩的丝线、金针都扔了。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少女对世俗的鄙弃。

尾句“心若游丝。牵惹春风别院飞”,写少女的情怀和愿望。“心若游丝”比喻少女的心情,像游丝一样飘荡不定,“春风别院飞”,则是她向往自由的表示。

此词语言清丽自然,意境优美婉约。全词从少女的生活入手,通过一系列富有诗意的动作描绘,展现了少女的形象和内心世界,表达了她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对束缚人性的封建礼教的反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