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开斜照淡,窗落洞庭宽。
险堞吞龙气,疏钟撼夕澜。
天垂三楚尽,雁扫九嶷寒。
潦倒江头客,闲来倚槛看。
岳阳楼
登高望远,心系天下
- 诗篇赏析
- 《岳阳楼》是杜甫在晚年所创作的一首作品。
- 这首诗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诗句中的“天垂三楚尽,雁扫九嶷寒”描绘了洞庭湖的广阔景象,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
- 历史背景
- 岳阳楼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
- 它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基础上重建的,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 文化意义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这句诗反映了杜甫一生的经历和情感历程。
- 通过登高望远,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
- 艺术特色
- 《岳阳楼》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诗句中的意象运用得当,如“龙气”、“夕澜”、“九嶷”等,都为诗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 现实意义
- 《岳阳楼》不仅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也是一首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作。
- 它通过对岳阳楼景观的描绘,揭示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 后世影响
- 《岳阳楼》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