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轴来寻寂寞滨,把看字字蜕埃尘。
江南家世休相问,陈氏文章不乏人。
岳色渡江长自好,桃花满县不胜春。
克家有子如麟凤,骨相吾惊是要津。
【注释】
陈大夫:指陈师道的表弟陈慥,字季常。和春:指陈师道的《和春日三首》诗。寂寞滨:指陈师道在陈州任上时居住的地方,在今河南淮阳。字字蜕尘:意谓文章如脱胎换骨,文字都像蜕去了尘埃一样洁净。陈氏:指陈家。岳色:指黄河的颜色。渡江:指黄河从陕西进入中土后向东流过。长自好:指黄河从黄土高原流入中原之后,一直流向大海。桃花满县:指春天到了,桃花盛开,满山遍野。克家:指陈师道的弟弟陈慥,字克家。麟凤:比喻有才德的人。骨相:指人的形状、相貌。要津:即咽喉,比喻关键部位。
【赏析】
此诗是酬答陈慥的和春之作。前半部分写陈慥的清高绝俗,后半部分赞颂其才华横溢。
“诗轴来寻寂寞滨”,诗人来到寂寞滨(今河南淮阳)拜访陈慥。“诗轴”代指所赠之诗。“寂寞滨”表明诗人到访时正是陈慥不在家的时候。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但实则蕴含了诗人对陈慥的深厚情谊。
“把玩字字蜕埃尘”,意谓陈慥的诗作如同经过洗礼一般,字字都像是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变得洁净无暇。这里的“蜕埃尘”既指文字的净化,也暗喻陈慥的人格魅力。
“江南家世休相问,陈氏文章不乏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陈慥家族的敬仰之情。他认为陈慥家族的名声并不因为地域而有所限制,而陈慥本人更是才华横溢,文章不断。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陈慥的才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陈慥家族的敬重之情。
“岳色渡江长自好,桃花满县不胜春”,诗人用“岳色”与“桃花”两个意象来形容陈慥家乡的美好景色。他认为陈慥所在的地区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同时,他还认为陈慥的家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
“克家有子如麟凤,骨相吾惊是要津”,最后两句是对陈慥儿子陈克家的赞美。他认为陈克家有着高贵的气质和卓越的才能,就像是一只展翅翱翔的凤凰。同时,他还认为陈克家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人物,成为国家的关键所在。
整首诗通过赞美陈慥及其家人的才华和品德,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才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