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随我出西州,到处云山共胜游。
那料秦淮烟雨里,倚筇看子上孤舟。
【注释】
西州:今四川雅安,是李白的故乡。
那料:不料。
秦淮烟雨里:指南京秦淮河。
筇:竹竿。子:指儿子。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至德年间。当时李白流落江陵(今属湖北),曾与友人在南城门外的鹦鹉洲上赏月赋诗,并题《月下独酌》五律一首。后因受牵连而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这首诗就是他在流放途中所作。诗人怀念自己的故乡,对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亲友故旧无限眷恋,因而写下了这一首诗。
首句“当年随我出西州”,是说当年他随从父亲到西州(今四川雅安)去,一路上云山胜景令人陶醉。“随我”二字,表明了父子情深,也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留恋之情。
次句“到处云山共胜游”,是说到处都有美丽的山水,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三、四两句“那料秦淮烟雨里,倚筇看子上孤舟。”是写诗人在江南水乡所见到的情景。当年自己随从父亲来到金陵(今天的南京市)时,正值春光明媚,景色秀丽,所以这里用“云山”比喻金陵的山水,形容其秀丽迷人,令人陶醉。但诗人想不到的是,现在到了江南水乡,却只见到一片烟雨蒙蒙的景象,不禁触景生情,想到当年在金陵的美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他只好倚着手杖(筇)观看儿子乘着一只小舟,在烟雾笼罩的水面上缓缓地行驶。这一情景,使人想起当年李白与父亲一同游览金陵时,也是在烟雨蒙蒙中乘船观赏风景的,而今物是人非,只能借酒浇愁。
全诗以回忆往事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