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衣喜和风,诗眼爱空翠。
野亭亦翛然,散坐聊倦倚。
坐久忽闻樵,见视一笑喜。
那知深林外,曲折见流水。
幽光弄绀碧,春色泼秀气。
去为千顷泽,堤柳相妩媚。
月光方下彻,浮空见赪尾。
投砾戏惊之,扑摝沙禽起。
归途望林壑,烟霭隔山寺。
便如斜川游,岁月亦相似。
注释:
奉陪王少监朝请游南涧宿山寺步月二首 其二
单衣喜和风,诗眼爱空翠。野亭亦翛然,散坐聊倦倚。
坐久忽闻樵,见视一笑喜。那知深林外,曲折见流水。
幽光弄绀碧,春色泼秀气。去为千顷泽,堤柳相妩媚。
月光方下彻,浮空见赪尾。投砾戏惊之,扑摝沙禽起。
归途望林壑,烟霭隔山寺。便如斜川游,岁月亦相似。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一同游览山林时所作,通过描写诗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一首“单衣喜和风”,意思是说诗人穿着单薄的衣服,喜欢微风的吹拂。这里的“风”既是自然界的现象,也是诗人心情的写照。
第二首“诗眼爱空翠”,意思是说诗人的眼睛被美丽的景色吸引,喜爱那种空旷、清新的感觉。这里的“翠”是指绿色,象征着生机勃勃、清新自然的气息。
第三首“野亭亦翛然,散坐聊倦倚”,描绘了诗人坐在野亭中,悠闲地坐着,倚靠在栏杆上的场景。这里传达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第四首“坐久忽闻樵,见视一笑喜”,描述了诗人在野亭中坐久了,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了砍柴的声音,看到有人走过来,他露出了笑容。这里的“笑”既是一种喜悦的表情,也体现了诗人与自然亲近、放松的心情。
第五首“那知深林外,曲折见流水”,意思是说诗人不知道在森林深处,竟然能看见弯曲的小河流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惊喜与赞叹。
第六首“幽光弄绀碧,春色泼秀气”,描绘了月光下,小河中的水面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仿佛是绀色的宝石;四周的春色弥漫开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通过对光影和颜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第七首“去为千顷泽,堤柳相妩媚”,意思是说这片湿地如同千顷的湖水一样广阔,堤岸上的柳树相互映衬,显得非常美丽动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之美的赞美。
第八首“月光方下彻,浮空见赪尾”,描绘了月光洒满大地,照亮了湖面的倒影,湖面上漂浮着一只天鹅的倒影,宛如一条红色的尾巴。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天鹅赋予了生命,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第九首“投砾戏惊之,扑摝沙禽起”,描述了诗人投掷石头吓到了水中的沙鸥,沙鸥们纷纷飞起,掀起了一阵沙尘。这里的“扑摝”是形容沙鸥飞起来的声响。这句话通过描写沙鸥的反应,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第十首“归途望林壑,烟霭隔山寺”,意思是说诗人在归途中回望树林和山谷,只见烟雾缭绕,仿佛山寺隐于其中。这句话传达了诗人对山林美景的欣赏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十一首“便如斜川游,岁月亦相似”,意思是说像在斜川游玩一样,时光流转不息,岁月依然如旧。这里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永恒不变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