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物方萧瑟,诸君兴倍狂。
笛声摇暮霭,杯影送残阳。
落雁风无次,寒蟾晚更苍。
旷怀难自极,不为学长房。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理解能力以及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晓全诗的内容,然后分析其手法和语言特点,同时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其思想情感,还要注意诗句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节物方萧瑟,诸君兴倍狂”,节令刚到深秋,万物凋零,但诗人却兴致勃勃地与好友相聚在龙槐精舍。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九日芝麓先生偕友沂招同绮季胤倩集龙槐精舍用重阳登高四字为韵其二”是此诗的第一句。“九日”即重阳节,是秋季最重的节日,古人有重阳节登山赏菊、饮酒赋诗的习惯。这里说“芝麓先生”即李沂,邀请诗人等同去登山赏菊、饮酒赋诗。“绮季胤倩”也是诗人的朋友,他们一同赴约。“龙槐精舍”,指山名,也是指山中清幽雅致的地方。“用重阳登高四字为韵”,表明作者写这首诗时是按照《九日作》、《九日登高》等诗的韵脚来写的。
“笛声摇暮霭,杯影送残阳”,诗人在席间听到笛声,看到了酒杯,于是想到夕阳西下,又联想到自己年华老去,不禁感慨万分。“落雁风无次”,意思是大雁南飞时没有留下踪迹(比喻人过中年),暗指自己已经过了壮年,而年华已逝。“寒蟾晚更苍”,意思是月亮渐渐西沉,更加明亮皎洁,暗示着夜已深沉,诗人的思绪也在不知不觉中飘向远方。“旷怀难自极”意思是心胸开阔难以形容,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叹,也表现了他豪放的个性。“不为学长房”,意思是不效仿长房公的隐逸生活,表达的是诗人不甘于平庸的人生态度。
【答案】
诸君兴倍狂。笛声摇暮霭,杯影送残阳。落雁无次,寒蟾更苍。旷怀难自极,不为学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