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自北。薄暮欲归仍伫立。
言告离衿。一寸回肠百虑侵。
吁嗟万里。回首可怜歌舞地。
风雨萧萧。二十年前旧板桥。
在古代诗词中,”减兰”是一种固定的格式,由两部分组成,每部分七字,共十四个字。这种格式通常用于表达离别的情感。下面将结合您提供的原文进行逐句解释:
- 行自北:行走从北方开始。这里的“北”可能指的是一个方向或地点。
- 薄暮欲归:傍晚时分想要回去。”薄暮”指的是天色渐暗的时刻,”欲归”表达了一种回家的渴望。
- 仍伫立:仍然站立着。”伫立”意味着长时间地站着,没有立即行动的意思。
- 言告离衿:言辞诉说离别之情。”离衿”是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绪。
- 一寸回肠:一寸长的回肠,比喻极度的思念。这里形容对某人的深切思念。
- 百虑侵:各种忧虑都涌上心头。”百虑”表示很多考虑,”侵”则强调了这些忧虑的强烈程度。
- 吁嗟万里:叹惜远在他乡。”吁嗟”是一种感叹词,表达了对远方的感慨。
- 回首可怜:回顾过去,觉得可哀可笑。”回首”指回顾过去的事情,”可怜”则是对过去的一种评价,认为它值得怜悯。
- 歌舞地:曾经欢乐的地方。”歌舞”通常与快乐的时光相关联,而”地”则表明这是一个特定的场所。
- 风雨萧萧:风雨交加的景象。”萧萧”通常用来形容风声或者雨声,这里可能暗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二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时光。”二十年”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暗示了过去的一段重要时期。
- 旧板桥:旧时的桥。”板桥”可能是一座桥的名称,而在这里它被用来象征过去的记忆或经历。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在离别时刻的复杂心情。诗中的每个词句都充满了深情与感慨,使人不禁对那段过往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