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侃姬名静婉,谢娘婢唤芳姿。
最忆红窗来去惯,涂妆绾髻多时。
帘底频摇扇子,掌中曾拓鞋儿。
万里犹传消息,三年偶误归期。
碧玉无端偷嫁了,空馀方寸相思。
输与庐江小吏,黄蜂粉蝶雄雌。

何满子的诗句赏析:

《何满子》之羊侃姬名静婉,谢娘婢唤芳姿。最忆红窗来去惯,涂妆绾髻多时。帘底频摇扇子,掌中曾拓鞋儿。万里犹传消息,三年偶误归期。碧玉无端偷嫁了,空余方寸相思。输与庐江小吏,黄蜂粉蝶雄雌。

诗意解析:

  1. “羊侃姬名静婉,谢娘婢唤芳姿。”
  • 这句诗描述了羊侃姬的美貌和她的侍女对她的称呼。这里的“谢娘”指的是侍女,而“婢唤芳姿”则描绘了她对羊侃姬的赞美,以及侍女对她的亲密称呼。
  • 这两句诗通过侍女的视角,展现了羊侃姬的美丽和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侍女对羊侃姬的敬爱之情。
  1. “最忆红窗来去惯,涂妆绾髻多时。”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这里的“红窗”指的是红色的窗户,象征着浪漫和爱情。而“涂妆绾髻”则是古代女子的一种化妆和发型,代表着女性的优雅和美丽。
  • “最忆”一词强调了这种回忆的重要性和深刻性,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那段时光的怀念和留恋。
  1. “帘底频摇扇子,掌中曾拓鞋儿。”
  • 这句诗描绘了夏日的清凉场景。诗人在炎热的夏天,看到帘底摇曳的扇子和掌中的鞋子,感受到一丝凉意。这种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炎热天气的喜爱,以及对夏日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1. “万里犹传消息,三年偶误归期。”
  • 这里的“万里”指的是遥远的距离,而“犹传消息”则表达了即使相隔万里,依然能够收到对方的消息或关心。这体现了诗人与羊侃姬之间的深厚情感和思念。
  • 而“三年偶误归期”则是说这三年来,由于某种原因(如误会、错过等),自己未能按时归来。这既揭示了诗人与羊侃姬之间可能存在的某些误解或障碍,也表达了他对这段关系的珍视和执着。
  1. “碧玉无端偷嫁了,空馀方寸相思。”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爱情的感慨和无奈。这里的“碧玉”指的是美好的事物或人,而“偷嫁了”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被爱人所爱,但却未能得到回应的情况。这种表述既富有诗意,也充满了情感色彩。
  • “空余方寸相思”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寂寞。他无法忘记这段爱情,只能在心中默默思念,这是一种深沉而痛苦的情感体验。
  1. “输与庐江小吏,黄蜂粉蝶雄雌。”
  • 这里的“庐江小吏”指的是一个普通的小官,而“黄蜂粉蝶雄雌”则形容了这位小吏的性格特点。这里的“黄蜂粉蝶雄雌”是一种比喻说法,将小吏比作黄蜂和粉蝶,既有攻击性也有美丽。这里的“输与”意味着将某人交付于某物,可能表示一种无奈或被迫。
  •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段感情的无奈接受,以及对于那位小吏的性格和行为的不满。它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困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社会观念的变迁。

鉴赏:

  1. 意象运用:诗人善于使用生动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红窗”、“涂妆绾髻”等都是典型的意象,它们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形象,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2. 情感表达: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羊侃姬深厚的情感。从最初的相识到最终的分离,诗人经历了复杂的心理过程。他的思念、无奈、失落等情感都通过文字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3. 艺术手法:诗人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如他将羊侃姬的美丽与自己内心的空虚进行了对比;将两人之间的爱情与社会的偏见进行了对比。这些反衬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4. 语言风格:朱彝尊的语言风格清新脱俗,简洁明快而又不失深意。他善于用简短的句子来表达复杂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 社会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那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为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这使得朱彝尊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来审视和表达人性与社会的关系。

《何满子》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古诗。通过对羊侃姬与诗人之间关系的描绘,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现象的多样性。这首诗不仅是对一段爱情故事的回顾,更是对人性、情感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