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罩俯东竺,乃在万涧底。
东竺仰云罩,遥遥天半矣。
曾无片刻延,盘磴忽至止。
万事在人为,自画无进理。
大士笑破颜,适得一半耳。
【注释】
东竺:指天台山的东面。
罩:覆盖,遮盖。
万涧:万条山间小溪。
仰云:仰望天空。
曾无片刻延:从来没有过短暂的停留。
盘磴:曲折盘旋的石阶。
适得一半耳:只是得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赏析】
《东竺庵》是一首纪游诗,诗人通过写天台山的东竺庵,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第一句“云罩俯东竺”,描绘了东竺庵被云雾笼罩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这里的“云罩”既形容云雾的浓密,又暗示着东竺庵的高峻险峭。
第二句“乃在万涧底”,则是从高处俯瞰,发现东竺庵仿佛隐藏在万条山间小溪之中。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人生就像这万条小溪,汇聚成大海,但最终都要归于尘土。
第三句“东竺仰云罩,遥遥天半矣”,进一步描绘了东竺庵的地理位置,以及它与天边云朵的紧密相连。这里的“仰”字,既形容东竺庵高远的位置,又暗喻诗人内心的向往之情。
第四句“曾无片刻延,盘磴忽至止”,则是对东竺庵的游览过程进行了描述。尽管路途艰难,但诗人却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这里的“盘磴”指的是曲折盘旋的石阶,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不易。
第五句“万事在人为,自画无进理”,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诗人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由人创造出来的,而人的努力与否,将决定事物的成功与否。这里的“自画”指的是自己制定的计划或目标,“无进理”则是指没有进步的道理。
最后一句“大士笑破颜,适得一半耳”,则是诗人对自己这次旅行的总结。他虽然只看到了东竺庵的一部分,但却收获颇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人生的真谛。这里的“大士”指的是观音菩萨,寓意着慈悲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描绘东竺庵的景色和自己的游历过程,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领悟。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