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黄剖判初,江流山即峙。
山不自道名,名况非其始。
六朝称鸡笼,或云因形似。
易谓名者谁,纷任后人揣。
汉魏前无闻,时宁未有此。
或开处士馆,教授传经旨。
或创浮屠宫,清净演禅理。
我来畅远目,元武澄见底。
欲倩扬清波,称谓一以洗。

题鸡鸣山

元黄剖判初,江流山即峙。

山不自道名,名况非其始。

六朝称鸡笼,或云因形似。

易谓名者谁,纷任后人揣。

汉魏前无闻,时宁未有此。

或开处士馆,教授传经旨。

或创浮屠宫,清净演禅理。

我来畅远目,元武澄见底。

欲倩扬清波,称谓一以洗。

注释:

  1. 元黄剖判初:元代的黄金时期开始的时候。
  2. 江流山即峙:江水流动,山就屹立在那里。
  3. 山不自道名:山不会自己宣传自己的名声。
  4. 名况非其始:名声并不是它产生的原因。
  5. 六朝称鸡笼:在历史上有六朝时期称为“鸡笼”的地名。
  6. 或云因形似:有人说是因为形状类似而得名。
  7. 易谓名者谁:易是古汉语中的一个词,意思是说。
  8. 纷任后人揣:人们纷纷猜测。
  9. 汉魏前无闻:汉代和魏代以前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10. 时宁未有此:在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地方。
  11. 或开处士馆,教授传经旨:有的开设了处士馆,教授经典。
  12. 或创浮屠宫,清净演禅理:有的创建了佛塔,宣扬佛教禅宗的道理。
  13. 我来畅远目:我来欣赏远处的风景。
  14. 元武澄见底:元武帝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15. 欲倩扬清波:想要像扬起清波一样洗涤掉这些名字。
    赏析:
    这首诗是对鸡鸣山的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描述,从它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描绘。诗人通过对鸡鸣山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同时,诗人通过描述鸡鸣山的历史和文化,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