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流弄竿线,会心古有方。
将取必姑与,子钓而不纲。
柳州诗里画,营邱画中诗。
是一还是二,妙处试传之。

题董邦达寒江独钓图

临流弄竿线,会心古有方。

将取必姑与,子钓而不纲。

柳州诗里画,营邱画中诗。

是一还是二,妙处试传之。

【注释】

  1. 董邦达:人名,此处应指董源。
  2. 临流弄竿线:面对江边垂钓。
  3. 会心古有方:意会古代高人的钓鱼之道。
  4. 将取必姑与:意思是“如果需要,就暂时放一放”。
  5. 子钓而不纲:指的是垂钓者不使用鱼网等工具。
  6. 柳州诗里画:指柳宗元的山水诗中描绘的景色。
  7. 营邱画中诗:指营丘(即营丘)山水画中的诗意。
  8. 是一还是二:表达疑问,是否两者可以并存?
  9. 传之:传授给后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董源《寒江独钓》画作的诗。通过描述画家在作品中所传达的意境,表达了对绘画艺术和自然之美的欣赏和领悟。

首句“临流弄竿线”,诗人站在江边,手持竿线,凝视着水面,仿佛能感受到水中鱼儿的活动。这种景象让人联想到古人的悠然自得和内心的平静。

第二句“会心古有方”,诗人意识到古代的高人已经掌握了钓鱼的技巧,这种技巧不仅仅是为了捕鱼,更是为了享受自然的宁静和美好。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古代智慧的尊重和向往。

第三句“将取必姑与”,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需要,就可以暂时放弃捕鱼,享受眼前的美景。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也是一种人生哲学的思考。

第四句“子钓而不纲”,诗人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选择不使用鱼网等工具,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惊扰到鱼儿,保持它们的生活习性。这种细节的处理显示了画家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第五句“柳州诗里画”,诗人提到了柳宗元的山水诗,这些诗中的景色与董源的画作相得益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第六句“营邱画中诗”,诗人又回到了董源的画作,这里提到的营丘可能是董源的另一幅作品。这里的“画中诗”表明了画作本身就是一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最后一句“是一还是二”,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是否可以同时拥有这两种境界——既能够享受自然之美,又能够领悟生活的哲理。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艺术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画作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的热爱和欣赏。诗人通过自己的感悟,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