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出天花示迦叶,一笑至今须鬓雪。
昨吟禁体效欧苏,沓拖流风殊未绝。
冀北方欣麦针绿,江南应报梅腰折。
望中峰势忽如迷,旋教万径人踪灭。
收馀活火煮三清,飕飂古鼎松风掣。
乱侵屐齿乍凹凸,细洒帘旌仍委缬。
诗翁竞胜巧形容,岛瘦郊寒全不屑。
清欢渴望两相争,此景年来曾几瞥。
朱鸟温暾绵袄披,三希佳事还堪说。
明窗净几展时晴,古法平沙划锥铁。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内容。诗题“三叠拟聚星堂韵”,意味着这是一首模仿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的诗。而“拈出天花示迦叶”和“昨吟禁体效欧苏”两句,似乎在表达诗人对前人诗歌创作手法的借鉴与学习之情。
让我们逐句分析:
- “拈出天花示迦叶” - 这一句可能是在借用佛教故事中的拈花微笑来比喻自己的诗意表达。这里的“迦叶”是佛陀的门徒之一,而“天花”在这里可能象征着高洁或神圣的意象。
- “一笑至今须鬓雪” - “一笑”可能指代了诗人对某种生活态度或心境的领悟。“须鬓雪”则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岁月在脸上留下的痕迹。
- “昨吟禁体效欧苏” - 这似乎是在说诗人在过去曾模仿过苏轼的诗词风格,这里的“欧苏”分别指的是北宋的文学家欧阳修和苏轼。
- “冀北方欣麦针绿” - 这里使用了“冀北”这个词汇,它通常指的是北方的地名,但在这里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景致或情感。“欣麦针绿”则可能是指秋天的丰收景象,麦苗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
- “江南应报梅腰折” - 这句话中的“江南”通常指的是中国南部的地区,而“梅腰折”则是形容梅花盛开时枝条低垂的景象。这句可能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地区春天景色的美好记忆。
- “望中峰势忽如迷”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时,眼前山峰的景色突然变得模糊不清的情景。这可能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变幻无常的感慨。
- “旋教万径人踪灭” - “旋教”可能是指很快、忽然的意思,而“万径人踪灭”则形容了道路两旁没有人迹,显得非常幽静或荒凉。这句诗可能是在表现一个偏远或荒凉的场景。
- “收馀活火煮三清” - “三清”通常指的是道教中的三位最高的神祇——玉清、上清、太清。这句可能是在描述一个用火炉煮茶的场景,强调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习俗的尊重和传承。
- “飕飂古鼎松风掣” - 这句中的“飕飂”可能是指风吹的声音,而“古鼎松风掣”则形容了风穿过松树发出的声音。这句可能是在描绘一个安静、古朴的氛围。
- “乱侵屐齿乍凹凸”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走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鞋底被石子或荆棘刮得凹凸不平的景象。
- “细洒帘旌仍委缬” - “细洒”可能是形容雨丝细细地落下的样子,而“委缬”则是指织物上图案交错重叠的样子。这句可能是在形容雨水打湿了帘子,使得上面的图案显得更加精致和复杂。
- “诗翁竞胜巧形容” - “诗翁”可能是指诗人自己,而“竞胜巧形容”则是形容诗人在创作诗歌时,追求新颖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意境。
- “岛瘦郊寒全不屑” - “岛瘦”可能是指岛屿的形状瘦长,而“郊寒”则形容周围的环境寒冷而萧条。这句可能是在表现诗人对这种冷清、孤独的自然环境的冷漠态度。
- “清欢渴望两相争” - “清欢”可能是指清新、愉悦的心情,而“两相争”则表示两种不同的喜好或观点相互碰撞、竞争。这句可能是在形容人生中既有美好的愿望也有现实的困境。
- “此景年来曾几瞥” - “此景”可能是指诗人眼前的美景或某种特殊的情境,而“曾几瞥”则表示这种美景或情境曾经出现过几次,但诗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不再感到新奇。这句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淡然态度。
- “朱鸟温暾绵袄披” - “朱鸟”是古代传说中的太阳神鸟,而“温暾”则形容阳光温暖。这句可能是在描绘日出时分,太阳温暖而明亮的光芒洒在大地上的场景。
- “三希佳事还堪说” - “三希”可能是指珍贵的三件宝物(宝鼎、宝册、宝图)中的某一件,而“佳事”则表示美好的事物或事件。这句可能是在赞美历史上某些珍贵的文化遗存或文物。
- “明窗净几展时晴” - “明窗净几”是形容室内空间开阔明亮,而“展时晴”则表示天气晴朗、空气清新。这句可能是在描绘诗人在家中舒适的环境中,享受着宁静的阅读时光。
- “古法平沙划锥铁” - “古法”可能是指古老的方法或技巧,而“平沙划锥铁”则形容了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手艺活动。这句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古老的手工技艺,如刻字、雕刻等。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诗人通过对四季变换、山水风光以及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而优美,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