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最宜秋,此言良不易。
已去三之二,流光迅过隙。
云卧有夙志,月宿乃今昔。
是境复是时,诚哉不易获。
纵未满尖角,已自悬半璧。
清光不可扪,峭冷谁能迫。
山静鹤声畅,风定泉影白。
松竹无改节,亦复银云碧。
妙参无色天,安得心神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香山对月》。以下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 第一句“对月最宜秋,此言良不易。” 意思是说,在秋天对着月亮是最适宜的,而且这句话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 第二句“已去三之二,流光迅过隙。” 描述的是时间流逝迅速,如同从裂缝中流过的光线。
- 第三句“云卧有夙志,月宿乃今昔。” 表达的是即使是云也有自己的志向,而月亮则是现在与过去的象征。
- 第四句“是境复是时,诚哉不易获。” 表示这种境界和时刻是如此稀有且难以获得。
- 第五句“纵未满尖角,已自悬半璧。” 即使月亮还没有完全圆满(尖角),也已经悬挂在天空中,形象地描绘出月亮的形状。
- 第六句“清光不可扪,峭冷谁能迫。” 表达了月光的清澈、冷冽,以及无法触摸的意境。
- 第七句“山静鹤声畅,风定泉影白。” 描述了夜晚山中的宁静和泉水的清澈。
- 第八句“松竹无改节,亦复银云碧。” 表达了松树和竹子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品质,即使是白色的云也显得翠绿。
- 第九句“妙参无色天,安得心神役。” 通过比喻,将心境比作无边无际的蓝色天空,表达了内心的平静和超然。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哲学思考。诗人以月亮为载体,通过对其在不同时间段的状态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诗歌中还蕴含了诗人对自我品质坚守不渝的期许和对心灵自由境界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