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生秋早,秋生晓镜中。
宝奁初吐月,高髻不惊风。
靧面酥旋滴,弹唇汗欲融。
却闻呼小玉,带露折萱丛。

【注释】

生秋诗用元微之生春诗韵 其十六: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元稹《生春诗》的韵部创作的。

晓镜中:早晨照镜子的时候,镜子里面映出的是自己的样子。

宝奁:古代妇女用以装梳妆品的盒子。

靧面:洗脸。

弹唇:抹胭脂。

小玉:指美女杨玉环。

萱丛:萱草,又称忘忧草。

【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八首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历来被传为咏爱情的名篇。但这首《生春(即生秋)诗用元微之生春诗韵 其十六》一诗,却以清新的笔触和优美的意境,写出了春天的美丽。

“何处生秋早,秋生晓镜中。”这是说秋天来得很早,它像晨曦一样从镜子里显现出来。“晓镜”句是化用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诗意,把秋风比作玉镜,把自己纯洁的心比作晶莹的冰。这两句是说,秋天到来得很早,而她(诗人)却像晨曦一样出现在镜中。这里“秋生”二字下得新颖,将一个“生”字巧妙地运用在诗里,使人耳目一新。

接下来两句:“宝奁初吐月,高髻不惊风。”写女子的妆束。“宝奁”即精美的化妆盒,这里用来代指女子。“宝奁初吐月”,是指女子刚刚起床梳妆打扮,月光从镜子里照见出来,好像月光也来到女子的身边。“高髻”句是说,女子头上插着高高的发髻,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这里描写女子的美貌,用“初吐月”、“不惊风”来形容,形象生动,富于情趣。同时,“宝奁”和“高髻”又是富贵人家女子常用的器物,因此,这两句又暗示了女子的身份高贵。

第三联:“靧面酥旋滴,弹唇汗欲融。”写女子洗漱打扮的情景。“靧面”是洗脸,“酥旋”指涂脂,“汗欲融”指擦胭脂,这里都用得十分形象。这几句写女子洗面、上胭脂、擦胭脂的情景,十分真切地表现出女子爱美的特点。同时,“靧面”和“弹唇”也是富贵人家女子常用的动作,所以,这两句还暗示了女子的身份高贵。

第四联:“却闻呼小玉,带露折萱丛。”写女子出嫁的情景。这里用了典故。据《晋书·贾后传》载:贾充之女贾午,长得很漂亮,贾充想把她嫁给太子司马遹为妻,他让贾午去请司空张华来作媒。张华对贾午进行了一番劝导后,让她到花园摘花。贾午摘下一朵萱草给她看,说是这种花叫“忘忧”,希望司马遹能够忘掉忧愁,与她结婚。贾充听了张华的劝导后,就同意了这个婚事,并把女儿嫁给了司马遹。后来贾充死后,贾午就逼司马遹自杀。“小玉”是杨贵妃的侍女名,这里是借指贾午。“带露”句是说,贾午出嫁的时候,天还没有亮,太阳还没有露出来,所以,太阳刚刚升起,她就带着露水出了家门。“萱丛”即萱草,这里用它来比喻贾午。最后,诗人写道:“却闻呼小玉,带露折萱丛。”这句诗是说,听到有人喊“小玉”的声音,她带着露水出门去摘了萱草。这里既写了贾午出嫁的情景,又写了她出嫁时的早晨景色。

全诗以“生秋”起兴,由写女子的容貌之美,进而写到女子的梳妆打扮,再写到女子的婚姻生活,构思精巧,层层推进;写女子的容貌之美,写女子的梳妆打扮,写女子的婚姻生活,都写得细致入微;语言典雅流畅,富有韵味;尤其是最后两句,用典贴切,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