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圣人心,孟子见迂阔而公见乖崖,若论名实当时笑;
才华翰林伯,同年居要津乃屏居田里,毕竟文章误我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理解了诗句的含义,就能准确地翻译出诗句,并得出自己的见解。
译文:
我怜悯圣人的用心,孟子认为迂阔的人是公心,而乖张之人却是狭隘之心,如果论名实当时定会笑;
我的才华在翰林学士中是第一,但同科进士居要职却退居田里,毕竟文章误我多。
赏析:
这首诗是郭嵩焘写给他的好友王闿运的。郭嵩焘是湖南长沙人,字伯雅,一字筠仙,号湘上渔父,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他早年曾参加太平天囯运动,后归顺清朝政府。郭嵩焘为清军平叛、收复失地立下赫赫战功,官至两广总督。郭嵩焘一生以经世致用为己任,“好言治事”,关心时政,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因此,郭嵩焘被后人称为“湘学”之祖。诗中“孟子见迂阔而公见乖崖”一句,指郭嵩焘和曾国藩的关系。两人都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郭嵩焘曾任两江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务。郭嵩焘和曾国藩一样,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但是,郭嵩焘没有像曾国藩那样一味排斥西方科学技术,而是主张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还要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改革和发展。郭嵩焘的思想,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才华翰林伯”一句,指郭嵩焘的文才。郭嵩焘不仅在政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郭嵩焘的诗作,大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年居要津乃屏居田里”一句,指郭嵩焘在担任重要官职时却退居田里。这反映了郭嵩焘不慕名利,不贪权位的高尚品质。“毕竟文章误我多”,这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作者认为,尽管他在政治、文学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却因为过于追求名利而导致自己的事业受到影响。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的深刻反思。
【答案】
悲悯圣人心
孟子认为迂阔的人是公心,而乖张之人却是狭隘之心,如果论名实当时定会笑
才华翰林伯
我的才华在翰林学士中是第一
同年居要津
同科进士居要职却退居田里
毕竟文章误我多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