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悬鼊屿海涯间,襟带穷荒控百蛮。
已奉春秋知正朔,何年南北并中山?
自天宸翰龙鳞动,绕日珠旓豹尾斑。
底事皇华念将母,乘风归路指刀环。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著名诗人钱谦益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背景。

首句“孤悬鼊屿海涯间”,描绘了汪舟在琉球的地理位置。鼊屿即指琉球群岛,位于东海之中。这里,诗人通过使用”孤悬”这个词汇,表达了汪舟远离祖国、孤独地站在琉球群岛的立场上。

第二句“襟带穷荒控百蛮”,则进一步描绘了汪舟面临的地理环境和周边情况。这里的”襟带”意指控制或管辖,”穷荒”形容边疆之地,而”百蛮”则代表众多少数民族。通过这些词语的运用,诗人表达了汪舟所处位置的广阔与复杂性,以及他对这片土地的掌控和统治。

第三句“已奉春秋知正朔”则转向历史和文化层面。在这里,汪舟被提及为”奉使册封琉球”的代表,这暗示了他此行的目的和责任。这句中的“春秋”和“正朔”分别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历史和国家正统,通过这一层表述,诗人展现了汪舟作为使者的责任和使命。

最后一句“何年南北并中山?”则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和疑问。这句中的“南”和“北”代表了中国的南方和北方,”中山”则指代了中原地区。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中琉关系的期待和忧虑。

整首诗从地理位置到历史背景再到未来的展望,层层深入,表达了作者对汪舟此行的期望和担忧。同时,通过对关键词的巧妙运用,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和深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