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刺舟还海中,成连既逝波涛空。
今来我亦望洋去,随君观海乘长风。
乘长风,渺以漫。
但知观海易,不悟为水难。
奔涛澒洞震星岳,微流浩渺扬波澜。
我欲从之水潺潺,琅琊并历下,尽作临崖观。
不信但观观海曲,踌躇浩叹苍烟寒。
观沧海
《观沧海》是一首四言古诗,作者是曹操。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桀。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我向东面眺望茫茫的碣石山,准备观赏壮丽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渺呀,山岛高高耸立显得非常雄伟。树木和草丛生长得十分繁茂,各种草木都很丰茂。秋天的风声萧瑟,海浪也似乎在汹涌翻腾。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银河星光灿烂,它也是从海洋中产生。真是幸运极了!我要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诗人把眼前海上的奇丽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给人以艺术享受,并激发人们对大自然伟大景观的向往之情。全诗意境开阔,气象雄浑,色彩绚丽,音韵和谐,感情深沉,具有极强的艺术力量。
首联”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地点,诗人站在碣石山上,居高临下,环视周围的海域,视野无比广阔。”以观”二字表明了诗人观看大海的目的。”沧海”指的是大海。这一联写出了诗人登高而望的所见所感。
颔联描绘了大海的壮美景象:”水何澹澹,山岛竦桀。”海水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山岛则高峻挺拔。”竦桀”的意思是耸峙、高傲的样子。这一联写出了大海的气势。
颈联描写了大海中的景物:”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树木和草丛茂盛地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草木繁茂着,形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则是对自然环境的具体描绘。秋风萧瑟,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黄的外衣;而那波澜壮阔的洪波,则如同巨兽一样翻滚着向前推进。这一联写出了大海的气势和生机。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仰望天空,只见日月星辰都从大海之中升起,又消失在大海的尽头。这种壮丽的景象使诗人感到由衷的庆幸。他感叹道:”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一种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
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它不仅描绘了大海的壮丽景色,更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追求。诗人通过对大海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他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这首诗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之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