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阑暮,点点动春星。
来近灯前常黯淡,去时花下忒分明,曾伴玉人行。
迎风度,斗帐见盈盈。
待得月华分一照,也随珠露湿三更,遮莫上银屏。

《望江南·咏萤》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词。该词描写了萤火虫的轻盈、美丽,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词的逐句解释:

  1. 朱阑暮,点点动春星。
  • “朱阑”指的是红色的栏杆,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环境。
  • “点点”形容萤火虫闪烁的光芒如同星星一样,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 “春星”即春天的星星,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1. 来近灯前常黯淡,去时花下忒分明。
  • “来近灯前”指的是在灯光下,萤火虫的光芒显得暗淡;“去时花下”则是指在月光下,萤火虫的光芒变得清晰。
  • “黯淡”与“分明”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萤火虫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的感慨。
  1. 曾伴玉人行。
  • “玉人”指的是美女,这里借指那些曾经陪伴过萤火虫的人。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某个特定时刻的回忆,以及对那一段美好时光的怀念。
  1. 迎风度,斗帐见盈盈。
  • “迎风”形容萤火虫在风中摇曳生姿,给人一种生动活泼的感觉。
  • “斗帐”是一种古代装束,这里用来形容萤火虫的光芒与斗帐相映成趣。
  • “见盈盈”则形容萤火虫的光芒如同水一般明亮清澈。
  1. 待得月华分一照,也随珠露湿三更。
  • “月华”指的是月亮的光芒,这里比喻萤火虫在月光下闪烁的光芒。
  • “珠露”指的是珍珠般的露水,这里用来比喻萤火虫在夜晚被露水打湿的样子。
  • “三更”指的是深夜时分,这里强调了时间之长,以及萤火虫在夜晚的活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萤火虫的描绘,展现了其轻盈、美丽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感慨。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