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机,原名鲜于枢,元代诗人,生于公元1246,卒于公元1302
元大都人,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又号西溪子、寄直道人。
世祖时曾官两浙转运使经历。
辞归,居钱塘西溪,筑困学斋。
起为江浙行省都事,后以太常寺典簿致仕。
善诗文,工书画。
尤工草书,酒酣吟诗作字,奇态横生,赵孟頫极推重之。
有《困学斋杂录》、《困学斋诗集》。
生卒年:1246-1302
伯机,原名鲜于枢,元代诗人,生于公元1246,卒于公元1302
元大都人,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又号西溪子、寄直道人。
世祖时曾官两浙转运使经历。
辞归,居钱塘西溪,筑困学斋。
起为江浙行省都事,后以太常寺典簿致仕。
善诗文,工书画。
尤工草书,酒酣吟诗作字,奇态横生,赵孟頫极推重之。
有《困学斋杂录》、《困学斋诗集》。
生卒年:1246-1302
海鳅行 至元辛卯之季冬,浙江连日吹腥风。 有物宛转泥沙中,非鼋非鼍非蛟龙。 神物失势谁为雄,万刃刲割江水红。 九州之外四海通,出纳日月涵虚空。 汪洋浩瀚足尔容,胡为一出荡忘返。 糜躯鼎俎虾蚬同,吁嗟人有达与穷。 无以外慕残厥躬,古来妄动多灾凶。 译文: 至元辛卯年的季冬时节,浙江地区连续几天刮着腥风。 有东西在泥沙中旋转,不是鼋鱼、也不是鼍龙和蛟龙。 这种神奇的动物失去势力后
【译文】 水荒子,听我诉说,忍受痛苦不要离开故土。 江中风浪大如山,蛟鳄垂涎宁可放过你。 路旁暴客掠人卖,性命由他还更苦。 北风吹霜水面反照山谷,渐渐地人烟动起墟落。 赈济欲下逋负除,比著当年苦为乐。 水荒子,区区吏弊何时无,听说早还乡事东作。 【注释】 水荒:指因水灾而流离失所的人们。 水荒子:泛指流离失所的民众。 忍死:忍心死。 休离去乡土:不要离去故土。 江中风浪:江中风浪大如山。 宁贳汝
译文: 张长史怀素书法高超,善写草书。张长史笔法奔放,有时超出规矩之外。怀素书法守法,但古意更多。高闲用笔粗,十得六七耳。至山谷时便大坏,不可复理。渔父词。 注释: 1. 张长史怀素高闲,皆名善草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张长史(即张旭)的草书技艺非常高超,人们都称赞他的草书技艺。 2. 长史颠逸,时出法度之外:这句话的意思是张长史的书法风格非常奔放,有时甚至会超出规矩之外。 3. 怀素守法,特多古意
【注释】 长溪西注:长溪,即长乐溪,发源于建州建阳县(今福建省建瓯市),流经南平、建瓯至延平府(治今福州)注入闽江。延平双剑:指延平郡的两条大江。据《晋书.地理志》载:“建安郡有二水,一曰建溪,一名东流溪,一名长溪”。延平双剑,即指长乐溪与东流溪。明紫翠:形容山色鲜艳美丽。放:放出。龙头角:喻山势雄伟。潇洒云林:形容山水清雅俊逸。微茫烟草:指烟雾缭绕之景。春洲:即春天的江河。城楼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然后结合注释和关键词句加以理解和分析。“东逝水,西飞日”意为:向东流逝的水,向西飞去的太阳。“年易失,时难得”意为:岁月容易逝去,时光难以再得。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生死百年朝有暮,盛衰一理今犹昔”意为:生与死是百年的事,一天之内就发生;盛衰的道理今天和昨天一样。据此概括作答即可。“问人间、谁是鲁阳戈
注释: 青天、蓝天、白昼,绿水、湾流、流水。灞陵桥上望西川,动不动要经过八千里。来时春暮去时秋暮,归去后又回到春天。人生七十稀罕得很,希望你多看几次。 赏析: 《鹊桥仙》是北宋文学家秦观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以“鹊桥”为题,用比兴的手法,抒写自己对人生短暂易逝的感受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意深长,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和人生的美好祝愿。 上阕描写了词人从长安出发,来到成都的情景
【注释】 滟滪:指滟滪堆,在今四川乐山市岷江、大渡河交汇处。三蜀:四川的别称。吕梁:山西永济县北黄河中的一段峡谷,地势险峻。彭门:古地名,指彭门关,位于今江苏南京市六合一带。神龙祠:指祭祀河神的祠堂。酾酒:斟酒。舍舟:弃舟登岸。青嶂:青色的高山。间关:形容船行艰难的样子。鱼肠:古代兵器名,这里比喻狭窄的河道。气丧:精神沮丧。仆夫:搬运行李的人。 【译文】 滟滪堆三面临水,吕梁天下壮观
华鲸引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石上桐孙美如玉”,化作长鲸唤僧粥。” - 注释:桐孙指梧桐树,桐木之精;长鲸象征巨大的力量或生物。僧人以桐木为食,此处比喻僧人的修行过程。 - 翻译:在石头上的梧桐树(桐孙)美丽得如同玉石,最终化身为一条巨大的鲸鱼(长鲸),它召唤着僧人(僧粥)。 2. “香严一击六根开,剥落皮毛换凡骨。” - 注释:香严,即禅宗中的一种修行方法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谁言河水浊,鸣镝约秦境。 注释:谁说河水是浑浊的?我们用鸣镝声约定了秦境。 2. 官军闹如蚁,城守申严警。 注释:大批的军队像蚂蚁一样乱哄哄,城里的守卫也加强了警戒。 3. 窦璧一匹夫,欲汲困短绠。 注释: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却想拿起那根短而粗的绳子来汲水。 4. 慷慨愿自效,行台可其请。 注释:我很慷慨地表示愿意为朝廷效力
【注释】 崔嵬:高峻。凤山:指凤凰山,山名。 唤起群聋:唤醒沉睡的民众。铜龙警夜:指铜制的龙形器物在夜间可以发出声响。灵鼍催晓:灵鼍(tuó)即鼍,传说中能喷火的怪兽,这里指海中的怪兽,催促着黎明的到来。自鸱夷去后,狂澜未息:自从鸱夷(古时吴人称越国为鸱夷国)被灭后,吴国的残部仍不肯屈服,一直未能平静。潮头倒:比喻吴国势力仍然强大。 回睨呀然双璧:回头望去,就像两个玉制的璧。双璧指月亮和太阳。
元真定人,字伯修。 由国子生授大都路蓟州判官,累擢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明于详谳。 入为奎章阁授经郎,历淮东道肃政廉访使,宪纲大振。 改吏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 知无不言,夙夜谋画,须发尽白。 顺帝至正初,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召为集贤侍讲学士,充京畿奉使宣抚,究民苦,察奸吏,都人有包、韩之誉。 以忤时相,罢归,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统兵镇压天完红巾军,卒于军。 为学博而知要,文章长于叙事,诗尤得古法
元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 性颖悟,幼失父。 年十二,能文章。 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 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 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 卒私谥文敏。 有《桂隐集》。 生卒年